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

ID:46802424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_第1页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_第2页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_第3页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真武汤在水肿中的运用【关键词】真武汤;脾肾阳虚;水肿【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18-02真武汤出自于《伤寒论》,由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三两(6g)、生姜三两(9g)、炮附子三两(9g)组成,功效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方中附子辛热,入心肾,能温肾阳,为君药;茯苓淡渗利水、健脾,生姜散寒行水,I办助君药化气行水,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燥湿健脾,口芍酸而微寒、敛阴缓急,制附子之温燥,为佐药。五药相合,共奏温

2、阳利水之功。真武汤用于脾肾阳虚,水邪为患之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者;以及太阳病,发汗而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扌辟地者。有温阳利水Z功。真武又名玄武,《医宗金鉴》云: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汉方精义》亦云: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潜其龙也。《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H不己,至四五H,腹痛

3、、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水肿,证偏属阳虚着,表现全身水肿,以双下肢水肿更甚、怕冷、气促、心悸、舌质淡、脉沉者,效果颇佳。典型病例:患者黄*碧,女69岁,于2000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后好转出院。2008年上半年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服用中西夯效果均不明显,大便干结,小便量少。2009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又予放射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水肿进行性加重,乏力,口渴不

4、欲饮,气促,不能平卧,腹胀,怕冷,查:全身凹陷性水肿,面?白,双眼不能睁开,下腹部皮肤疤痕样增生,色深质硕,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制附子20g(另包先煎)茯苓15g赤芍15g白术10g生姜10g党参20g黄罠30g泽泻10g大腹皮15g二剂水煎服。二诊,患者服笏后尿量明显增多,面部浮肿减轻,仍气促、心悸,原治疗方案有效,效不更方,继续原方治疗。三诊:患者服药4剂后,尿量可,口渴症状减轻,面部、胸部水肿明显减轻,气促减,仍有心悸,双下肢水肿仍明显,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予制附子30g(先煎)

5、肉桂6g茯苓15g泽泻10g赤芍15g口术10g生姜10g黄罠30g益母草20g大腹皮15g山茱萸10g当归10g尊苗子10g熟地黄20g上方三剂。四诊:患者腰以上水肿消退,可平卧,气促、腹胀明显减轻,下肢仍水肿,继续原方治疗。患者断断续续服药近5月,心悸、气促及水肿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2011年6月,患者因癌灶转移去世。案语患者水肿时间长久,以腰以下为甚,因宫颈癌后行放射治疗后症状加重。属于中医水肿阴水范畴。患者水肿以腰部以下更甚、怕冷,面白,口干不欲饮,脉沉,心悸,气促。中医诊断为:水肿,属

6、脾肾阳虚。腰膝以下,为肾气所主,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故见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气促。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故尿量减少。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养,故形寒怕冷;阳气不能温煦上荣,故面色?白。服用真武汤加味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在方中加入党参、黄罠益气健脾,使全方功能益气温阳利水而获得疗效。季**,男,75岁,患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糖尿病10余年,患者自述两年来出现反复双下肢水肿,怕冷;血糖控制可,胃口欠佳,大小便正常。查: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7、形寒怕冷,喘息气短,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制附子30g(先煎)肉桂5g泽泻10g茯苓15g白术10g白芍15g生姜6g猪苓10g法半夏10g黄茂30g炙甘草5g三剂,患者服药后双下肢水肿消退,续用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随访病人三月,病人血糖控制好,水肿消失。案语患者患病时间长,水肿部位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属阴水,脾肾阳虚。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肾为水火之脏,缘阴阳互跟之理,善补阳者,必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顾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用肉桂、附子温补肾阳,则能补水屮之

8、火,温肾屮阳气。水肿应归咎于肺脾肾三脏,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的脏腑亦多,但其病本在肾。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都可以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形成水肿。肺水者多为急性兼有表,即肺气不宣,其病在表;脾肾水肿,则多为慢性属里,责之于脾肾之虚;水肿反复发作,旧病穷必及肾,从补益脾肾入手,通过温肾阳、健脾除湿,从而达到消水肿的目的。参考文献:[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2]《伤寒论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