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

ID:46720021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_第1页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_第2页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_第3页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书面语言表达力的策阵一、提倡阅读,培养语感1.创设朗读氛围,激发阅读欲望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來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它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咅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爭、意境、作者的情感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既能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又能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晨读、课堂还是在家,都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同时制订一个朗读的要求与标准,规定朗读的时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更要带头朗读,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水平。例如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2课《秋天的怀念》和四年级下册1

2、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深情地范读课文,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深受感染,边听边暗暗地抹眼汨。通过这样的朗读,使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情感碰撞又怎能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呢?学生就在这些优美或深情的朗读中,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还熏陶了情感,培养了语感。2.强化课外阅读,逐步培养语感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鉴于课外阅读相对缺失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课外阅读适度地放到课堂中來,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自由阅读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品读、讨论、交流和感悟,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加强积累,厚积薄发1.积累

3、好词佳句各种版木的教材在课末和单元训练中都有词句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或课外美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用摘抄本积累下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用分类法去收集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等不同类型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受生动形象、富冇感染力的祖国语言文字。识记的好词佳句多了,学生在遣词造句、写话习作时才能信手拈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文采。2.积累知识体系语文S版教材课末习题或百花园里也设计了一些关于语法或修辞方面的练习题,教师可据此加以延伸指导,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巩固深化。比如词语分类、短语搭

4、配填空、扩句、句式转换、用修辞格改写句子、修改病句、仿写等练习形式,教师要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逐步加强学生对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接触和学习,不断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感。3.积累表达方法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根据学段目标,结合单元训练重点着重加强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同时又能掌握一些必要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课《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三年级下册第15课《奇异的植物世界》是按一定的游览路线、用移步换景

5、的方法描写植物的;四年级上册第13课《麻雀》、第15课《蒲公英的梦》等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记事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这些文章的表达顺序。三、抓小练笔,读写结合1.低年级要重视遣词造句和写话低年级学生语法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主要靠平时的听和读来培养语感,教师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味性的情景让学生乐于表达,激发他们将平时所掌握的字词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和语感外化成书面语言文字,从不通顺到通顺,不完整到完整,不具体到具体,不生动到生动。比如教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7课《我真希望》时,在学牛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理解“希望、轻盈、

6、悠扬”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最后还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每一节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希望。2.中高年级要重视仿写典型要想掌握写作方法,仿写是必经之路。阅读教学屮,教师要注意把握课文在写作顺序、表达方法、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典型片段,精心指导学生理解、分析范文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知识逐步转化成表达技能。比如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课《海上日出》,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适时进行表达顺序(日出前一一日出时一一日出后)的指导和延伸,针对课末小练笔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按某一种顺序如时间顺序来描述一种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就不会出现乱写一通的现象,自然而然

7、地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效果。责任编辑邱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