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11221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改良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关键词】手法;颈椎病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间盘组织、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累及颈神经、血管其至脊髓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Z首。笔者应川改良定位旋转复位手法配合传统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并与单纯应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2005-05—2006-09本院推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38.26±6.24)岁;病史1个月〜20年
2、,平均(16.19±8.26)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6岁,平均(40.18±9.17)岁;病史1个月〜24年,平均仃8.24±11.15)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牛,钩椎关节增牛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狭窄。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身后,先用扌衮法、四指推或
3、一指禅放松患者颈部及背部肌肉,以患侧横突后结节附近为主,时间约5min;然后用同侧拇指顶住病变的横突后结节后方,对侧手臂于患者下颌下环绕至患侧,4指并紧,小指定位在患椎上一椎体横突处,4个手指同时固定住上位多个椎体,前臂则抵住患侧下颌骨;固定的4个手指向上提拉患椎以上的横突部,前臂带动下颌骨向健侧做轻度旋转约10。:至手下冇明显阻力时再用力上提并适当加大旋转幅度约5°即可复位,此时常可听到响声,患侧横突后结节旁拇指可感到有滑动;复位结束后再于患椎附近手法放松约5min即可。1口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即15次)后观察疗效。1.3.2对照组除不施行改良
4、定位旋转复位法外,推拿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1・4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有效: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1.5统计方法率的检验应用x2检验。2结果2组疗效比较见表lo表12组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対照组。3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颈椎退变,颈神经根受压,导致该神经根所支配范围麻木、酸痛和功能障碍等。颈椎间盘、颈椎关节及肌肉韧带退变所导致的
5、退变性颈椎不稳在颈椎病发病中起着重耍作用[叮。邵国富等[3]通过三维CT重建技术观察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伴有椎间孔狭窄,而其形成原因则与椎体退变、椎间盘突出和钩椎关节增生、脱位均有关。颈椎退变性不稳可使颈椎结构不能维持其生理平衡而致椎体位移超过其生理限度,其连接结构必承受更大的牵张应力和扭剪力,加速椎间盘及周围组织退变[4]。退变可以进一步加重椎节不稳定。而颈椎失稳是直接导致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动态刺激的原因[5]。实验发现,颈椎病发病是在颈椎稳定重建尚未完全时,由于存在压迫,并在压迫的基础上存在颈椎不稳定,最后导致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出现和加重[6]。贺奇志
6、等[7]研究发现,在颈部的平衡中,其稳定性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内源性稳定,包扌舌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接的韧带结构,维持静力平衡;二是外源性稳定,主要是附着于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动力平衡。他们还认为纠正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是通过调整颈椎主要结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恢复其动态平衡,是颈椎病安全、可靠、规范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王永红等[8]也强调在颈椎病的临床推拿治疗中,应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和整体观念。既重视颈椎的正骨复位,又重视颈肌等软组织的松解治疗,恢复颈椎动静态均平衡,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认为,常规推拿手法的作用主要是恢复动态平衡,而改良泄位旋转
7、复位法则可以恢复常规手法所不能恢复的静态平衡,两者有机地结合,临床疗效更好。【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2]吴华荣,申勇,吴占勇,等•颈椎病发病学中的不稳定因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2-15.[3]邵国富,龚建平,色仕尧,等•颈椎病的二维CF表现•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3):182-184[2]王沛,郭世级,张义修,等•颈椎生理曲线异常和颈椎病的发病学[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0):667-670[3]王占杰,徐金秀,刘连祥•下颈椎退
8、变性失稳的动态磁共振检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