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625598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从语言-教育论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语言-教育论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从语言教育论网络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走向了一种融合和互动的态势。但是这样的态势并不是意味着各国文化将无差别的存在,在融合的同时我更应该找到自己民族的特色,并使得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在多元文化中释放光芒。此外,网络时代的来临给跨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思路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从语言、教育两方面探讨网络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关键词:跨文化;网络;传播;语言;教育[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
2、)-10-0229-01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范畴,人们都明显地感受到世界正在缩小,人们的意识越来越趋于同一。于是人们急于在文化融合的浪潮之中找回自我,留住民族的灵魂。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概念,认为人们通过电子媒介“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屮村庄式的接触交流”,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地球仿佛所成了“地球村”O然而,今天当我们将因特网和电视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最能验证“地球村”概念的,是因特网而不是电视。正是网络的实时性、高速性、融合性、开放性、交互性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特征,丿
3、:创了人类社会
4、发展的新进程。身处网络新世纪,我们有责任思考如何趋利避害,求同存异,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发扬本民族文化,在国际生活中寻求文化交流中的平衡与互动。下血我将从语言应用、教育方式两方面加以论述。1、语言应用虽然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传播中的基本表述和信息的承载还是应归于不同的语言。而且,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跨文化传播屮的语言研究从来都很重要。鲁晓鹏和叶月瑜在有关于华语电影的学术专论中曾经提到,“电影语言超越了国家层面,并创造出…种不固定的、无地域限制的全球性的泛中国认定”。我个人认为,在多元文化并存,并且对各国文化的接触都如此便捷的今
5、天,利用电影这种文化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在《功夫熊猫》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影片中的街道、建筑等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甚至于背景咅乐也采用的是诸如《金蛇狂舞》这类的中国传统的民族咅乐,这些都是体现中国文化的语言类型。换个角度来说,也许影片主角们依然开着美国式的玩笑,但是这些中式的语言符号,也助于uinnerpeace”这样的中国文化底蕴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无疑是一种共赢。拿屮国为例,中国文化屮崇尚的是隐晦和无为,也就是说屮国文化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不赞同直抒胸臆和以个人为中心。所以如果想要将中国的儒家思想等传播到世界范围
6、,必须适当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走文化表现形式等同于文化内容的极端。况且,网络的视听互动功能给予了文化传播的多种可能,我们更应该在跨文化传播的语言应用方面有所创新,并且抱着…颗宽容的心态开阔视野。“因特网'停泊'在美国;大多数网站的总部在美国并且使用英语;大多数用于网上导航的软件是英语的;搜索引擎也大多数是英语的。”于是有人提出了质疑,担心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尖端网络技术,通过英语语言,进行“文化霸权”。这样便有了“世界语”这一概念。但是,作为文化的缩影与载体,我认为“世界语”的方案是不可行的、消极的。首先,创造世界语的起点就是虚幻
7、的。因为语言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不可能短吋间创造出來。而且在创造世界语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顾及所有民族的需要与文化。其次,人们使用语言也许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更是寻求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就像我们见到老乡自然而然就会讲方言一样。在网络缔造的虚无空间里,人们通过语言寻找属于自己的意识倾向显得更加重要。最后,如果“世界语”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普及,它定会成为一种新的文化霸权。由于网络的广泛传播,世界语的普及肯定是相当快速的。但是,假若真有那天,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行尸走肉般的语言,毫无灵魂,也许我们不会被某一国文化所侵占,但是我们却被一种类似于程序的语言所奴役。因此
8、,对于“文化霸权”抵制的同时,我们应该寻求的是积极的、乐观的应对方式。网络给-了世界的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表达平台。想要让他国人民理解木国的文化就必定要通过对方的语言,只不过在转换吋必定要权衡Z间的联系,掌握不同语言Z间的张力。2、教育方式孔了学院在世界各国开办的如火如荼,象棋、书法、太极成为洋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当看到一张张洋面孔在那里作揖打禅吋,我感觉是不是还有更加适应吋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力度呢?儒家思想作为屮国文化的精髓,代表屮国底蕴进行传播毋庸置疑,但若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规格,或许缺少了一些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生命力的东西
9、。特别是在网络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更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