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29332
大小:7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中国财政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比较作者:郑雅云班级:财政2011-2班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Z—,其政治、经济、文化在我国历史上都占冇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土地税方面,唐朝先厉出现了租庸调制和两税法这两种比较完善的土地税制度。公元775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即是租庸调制向两税法转变的转折点,也是土地税由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关键词: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利与弊;财政改革Rentroomformodulationandthetwo-taxsystemintheTangdyn
2、asty作者英文:ZhengYayunAbstract:TheTangdynastywasafeudalsocietyinoneofthemostprosperousperiodsinChinesehistory,itspolitics,economy,andculture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ourhistory.Intermsoflandtaxes,rentroomformodulationhasappearedintheTangdynastyandthetwo-taxsystembothabetters
3、ystemoflandtaxsystem.Turningpointinad775bythedeclineoftheTangdynasty"rebellion"thatis,roomformodulationtoaturningpointinthetwotaxlawchanges,isalsogeneratedbythepopulationasthemaintaxpropertytaxesasthemaincriteriatothemajorturningpointinthetransition.Keywords:TheTangdynas
4、ty;rentroomformodulation;two-taxsystem;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fiscalrevolution一、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当时历史时代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描述唐朝初期在隋朝的基础I:,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体制,实行租庸调制。史载:“赋役Z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絢各二丈,布加五分输绫、绢、絢者,兼调绵帛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H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H免其调,三句则租调俱免。通正役,并不过五十H。”“安史之乱”之后
5、,随着均EQ制遭到破坏,以均[□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也逐渐变得不合时宜,于是开始了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改革。(一)租庸调制主要内容以及主要观点唐朝继续实行均山制。公元624年,颁布均山令,并将前代的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规定丁男(21-60岁)、中男(18-20岁)受出一顷(百亩)。疾病残废者受田40亩。寡妇30亩,如为户主则为50亩。所授民ED2/10为永业田,子孙可以继承。三年之内每亩种桑50棵,榆、枣各10棵,不适合上述品种地区,可以其他果木代替。8/10为口分III,身死则归还国家,授与他人°在地广人稀的宽乡,工商业者也受田,比农
6、民减半;在地少人多的狭乡,工商业者不受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颁行租庸调制:每丁每年缴纳租粟二石,八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絢各二丈,绵三两。如果缴布,则加1/5,即二丈五尺,麻三斤。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闰年22天。如果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绢三尺,称为庸。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加役15天免调,加役30天,租调全免。额外加役,不得超过30天。唐代的庸,正式把部分力役税转变为实物税。以人丁为计征对彖的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劳动者都能占有一小块土地,从事生产劳动,所以按丁计征才有实现的可能。一旦均IH制遭到破坏,农民重新丧
7、失土地,这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不可能维持。(-)两税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观点唐朝还在租庸调制Z外,还实行了两税法,两税法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朵税的征收,保留八税和地税。(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唐中央是以779年(大历十四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人历年间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3)户税是按户等鬲低征钱(按九等分摊),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吋大部分钱要折
8、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