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93875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课堂管理策略探究之信息技术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管理策略探究之信息技术篇摘要: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不是高才科目,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大背景下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能的不断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管理;管理策略引言:信息技术课程和传统的科目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当前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些课堂管理的问题。我们无法通过改变考试制度来调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也不能通过强制的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课堂管理的理念在这里需要重新
2、思考,课堂管理的策略需要重新设计,在这里我们将课堂管理界定为教师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氛围,从而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活动。1、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现状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普遍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校校通”、“室室通”等工程的全面开展,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新课程改革也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教师由原来的出身多样的杂牌军也逐渐转变为科班出身的正规军,有效地提高了提高了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
3、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1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不被列入高考科目的,在当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环境中,信息技术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用学生的话来说“比副课还副课”,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不被列入总评成绩,这些强烈地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价值认可。1.2计算机教室的环境不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很多计算机教室仍按传统的格局进行布置,教师在授课时虽然面对的是学生的面孔,但同时也面对着一台台显示器的后背,无法用时发现学生在做些什么。学生
4、利用这些“优越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主动性,弥补在其它课堂中被压抑的情感。1.3传统的课堂管理办法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传统科目的课堂管理就是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往往采用管、卡、压的方式且作用较为明显。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到教学,学生对于这种强制的管理越来越反感。显然,这种旧的课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了,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由于在学校的地位不受重视,通常也没有劲头深入钻研教学内在的本质规律,不愿深入思考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仅仅是沿用其它课程
5、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教师的人微言轻使得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的问题暴露无遗由于学生不重视该课程而导致的对老师的不尊重更容易引发课堂冲突。2、有效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2.1柔性管理策略一般学科教学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实现,为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需要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性、控制性和强制性,是一种刚性管理。这种管理是外在的,表现为课堂纪律、教学要求等。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意志转变为学习者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学习者,教
6、师的职能也转变为引导和协调。柔性管理是内在的,即通过引导、行动感染、感情投入、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即把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学生的内因性动机。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部分,教师不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甚至要大胆的“放弃教”,将重点放在课堂学习管理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于已尽力达到某一层要求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教学的针对性,还可采用“处方教学”,课后让学生填写学习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
7、、体会及建议,交由老师分析、评价、然后开出新的处方,对症下药。这种着眼于个体的个性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2.2隐性管理策略学生的不良行为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逃避课堂难题,有的是为了引起师生的注意。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小闹剧、小把戏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衅,要准确判断不良的性质,对症下药,得当处理,把管理手段融入到细微的行为之中。(1)佯装不知。一些玩小把戏的学生如果发现自己并没有引起师生的注意,他就觉得没意思了。因此在刚发现学生的小动作时教师需先装看不到他的小把戏,并引导其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2)信号暗示。如果发现学生的不
8、良行为并没有在佯装不知中消失,那么这时可以采用信号暗示的方法,比如投之以交流期待的目光,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或发出其它一些无声或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