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

ID:46207727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_第1页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_第2页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_第3页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中医对便秘的辩证论治研究[中图分类号JR2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3-01[摘要]本文以文献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沿着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的脉络,提出了全新的便秘辨证论治新体系,为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关键词]中医;便秘;治疗研究1确立诊断标准便秘的诊断标准主耍包括:①大便的性状:干硬、量少;②伴发的不完全梗阻症状:困难、不畅、费力等;③时间上的客观界定:排便间隔时间大于3天以上。在临床实践中,可见

2、到便秘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非所有的便秘患者都具备以上三条或一条中的所有条件。例如有些患者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天以上,但大便性状并不一定干硬,或排便动作并不感到费力,亦无其他不适症状,这种情况若单从便秘一词的字面上去理解,并不具备大便秘结不通这一症状,也没有满足上述的诊断标准。另外一种情况与此相反,排便间隔时间并不延长,但粪质干硬,或虽不干硬但排便时耗时费力,久之则易继发痔疮、肛裂等肛门疾患,甚至因为排便时的过度用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也同样应视其为便秘加以治疗。2分析病性便秘的辨证定性

3、应根据邪气有余和F气不足的侧重不同分为实秘与虚秘两类。实秘,是以实邪阻滞为主要病机引起的一类病证。六淫邪气的风、寒、暑、湿、燥、火;七情致病引起的气郁;饮食不节所致的食积;病理代谢产物的痰浊、瘀血等均能导致实秘;虚秘,是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分析病位应从发病原因,伴随症状,舌苔脉象等方面入手。如感受吋邪,急性病,或起于急性热病之后者,或其人素有咳嗽痰喘者,其病在肺;情志所伤,伴见胁胀满,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脉象见弦,其病在肝;饮食失节,伴有纳差食少,腐吞酸者,其病在脾胃;房劳所伤,或年

4、老体弱之人,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症者,其病位在肾。只有认清病位,并根据脏腑Z特性遣方用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3专科检查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专科检查手段为认识和诊断便秘提供了客观依据,在便秘辨治过程中合理应用专科检查手段可为便秘的辨治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3.1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对于便秘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肛管直肠腔有无狭窄及其原因、直肠粘膜是否松弛下垂或堆积、耻骨直肠肌有无痉挛、直肠阴道膈有无松弛前突、前列腺是否肥大、了宫有无后屈后倾、直肠腔是否空虚、直肠腔内有无粪便滞留、

5、肛管直肠感觉是否灵敏等情况,可以为大部分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提供诊断依据。3・2肛门镜和结肠镜检查:在诊治便秘吋,肛门镜检查可以发现直肠粘膜是否松弛套叠、脱垂,直肠粘膜无充血水肿、溃疡等情况,从而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一般来说,直肠粘膜充血水明显者,肛门坠胀或便意不尽或里急后重的感觉则相对明显;粘膜色泽正常无水肿者…般不会有肛门坠胀感或里急后重等感觉。肛门镜检查时,如插入时肛门较松弛,入后见直肠粘膜松弛、堆积或套叠,多属于气虚型便秘;肛门周围潮湿,肛管紧缩直肠粘膜不松弛,粘膜充血发红,或有溃疡,或有

6、肛窦红肿,多属虚热型便秘的表现玄肠腔内有干硬粪便或小颗粒状粪块,肠壁光滑而干涩,无充血水肿与溃疡,多属燥便结的表现。虚寒性便秘患者肠壁多较滑润,肠腔内常有多量软便或干便。3.3排粪造影:通过排粪造影可以诊断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痉挛盆底失弛缓等原因导致的便秘,为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检查。虚证便秘病人直肠肛门部位形态学改变是松弛性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有直肠内套叠及直肠前壁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等,其中男性患以直肠粘膜内脱垂为主,女性患者以直肠粘膜内脱垂合并直肠前突为

7、主,已婚多育老年妇女尤多见直肠前突,并可伴有会阴下降表现。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可为虚证便秘的诊断依据之一。3.4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x片表现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弥散型,结肠各段均有多少不等、形状不同的标记物滞留,表示整个结肠传输缓慢;二是集中型,仅在某一肠段有多量的标记物滞留,表示此段结肠传输缓慢。这两种表现方式均不能与中医辨证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与临床相结合,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以大便3日至数日一行和大便干结为主要表现,总属肠腑气机不利,应根据兼症的不同,辨别其虚实寒热,确诊

8、证型。4治病药与辨证方结合的治疗新模式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木原则,也是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先驱。中医诊断首先进行病名和证名的双重诊断。通过对病情资料的分析、判断,既辨病乂辨证,先辨病后辨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诊断以辨病为先,以病为纲。证候的表现,体现了各阶段的主要病机的变化,因此病是全面的概括,证是阶段性的表现,两者有不同层次的区别,乂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辨病与辨证互补,相得益彰。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以病为纲,从病辨证,既有全局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