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英语创新思维的培养■英语论文浅谈英语创新思维的培养罗永理(上犹县第三中学”江西赣州341200)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和学科,在当今社会中起的作用日益显著。英语学习也不单是掌握知识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从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力;启动情感,培养理解力;学用结合,加强记忆力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关键词:创新思维;情境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1-0
2、089-01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权力,要相信学生,特别是要相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当今教育的课堂,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观也理应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巧设创新探究的机会,以期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需要、动机、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三者相辅相成,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求知的源泉。好奇求知与兴趣是
3、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求知兴趣和动力。没有好奇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消极被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思维和行动。所以老师在于课时要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应经常关爱、培养和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并注重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不断思索和创新。如对于枯燥的英语语法教学,教师应充分〃激趣”,而不应只是索然无味地讲授语法形式的变化。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弓倒句子意义的理解上,而不只是形式结构上。在讲语法规则过分简单化,然后再给出那么多的特殊情况。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力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
4、合下产生”对于语言的学习z更加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走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它利用〃角色效应〃,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各种活动的操作,让学生获得各种审美的愉悦。通过扮演,体会的途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熟悉,进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三、启动情感,培养理解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中的的
5、情感因素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感教育已经成为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学要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潜力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沮丧、挫折感、怀疑、不自在、厌恶等,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的发挥,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涵的丰富情感因素,把趣味带进课堂,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渗透各种积极的情感。另外,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愉快、自尊的积极向上的
6、人格特征,用积极情感不断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比如,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和赞许,以成功促进他们更大的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把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把激情带进课堂,做到以清育人,以清促知,情知并茂,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四、学用结合,加强记忆力在获得新的语言习惯过程中,模仿与操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模仿能帮助学生认定言语刺激和言语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有
7、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学用结合,才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习者反复地操练。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就必须在课堂上做到useEnglishasmuchaspossibl巳给学生创造一个学、说英语的氛围”使其他做到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种语言运用的情景和活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地输入语言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的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参考文献:[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H1999.[2]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