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ID:45981635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1页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2页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3页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4页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在全球对话频繁、共建地球村的今天,人们一方面要求按统i规则和秩序发展经济,又希與周边的文化是特色各异、丰富多彩的异质文化,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问题。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吋代不同的地方具冇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來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用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各国对保存文化多样性的重视,也反映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受到的冲击和挑战。

2、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如何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凸显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成了民族学者和民族教育者持之以恒关注的重要课题。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中指出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2、在神秘的湘西的沅水中游及其支流的山区里,聚居着一部分自称“果熊翁”族群,当地的汉族群众称他们为“瓦乡人”(意思是讲乡下话的人)。这个族群在新中国成立后划为苗族,但当地的群众却争议不断,因为他们生活习性、语言和文化特征都与苗族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瓦乡人约有40万人,其中沅陵县境内居住的最多,约有3

3、0万人。自古瓦乡人性情醇厚,民风朴茂,神奇的语言以及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性等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大批的学者前來寻觅探究这个誉为“湘西遗珠”的“瓦乡人”。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城镇化速度地加快,许多世代居住在山里的瓦乡人离开了大山,走向山外。现代生活方式如同格式转换软件一样改变了瓦乡人的生活习性:西装夹克代替了瓦乡男子的青布便衣,水晶饰物代替了瓦乡女子的传统银饰,辰州高腔、辰州傩戏、沅水号子如东逝的沅水淡出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视听……瓦乡文化地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传承和发扬瓦乡文化,让这颗湘西遗珠不断地熠熠生辉呢?这是许多瓦乡文化的研究者在不停地思索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者就如何使

4、学生在学习中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拥冇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传人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人课题。二、国内外研究述评国外对小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处于介绍阶段,而对于我国苗族支系的瓦乡文化述没冇找到系统的可用丁该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国内在研究瓦乡文化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吉首大学屮文系教授明跃玲著的《边界的对话:漂泊在苗汉之间的瓦乡文化》,以专题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瓦乡人的族群生态,生产生活、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语言、艺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与变迁。虽然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校教冇实践事例较多,但理论研究方而找不到什么可用于该

5、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而且在各学科教学屮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研究,目前还只见于江苏省常州市朝阳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而省内则还未见。三、课题界定瓦乡文化:本课题是指聚居在湖南沅水中游及其各支流流域的沅陵、泸溪、古丈、永顺、辰溪和淑浦的交界处被本土学者称为苗族支系的群体所创造的文化。走进:本课题指学生在课题组教师开发出的瓦乡文化校本教材的引导下,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接受瓦乡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瓦乡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教学:本课题指在平时的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不同学科教师有机结合学科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瓦乡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感知和认识瓦乡文化,使课

6、堂教学和校本研究有机整合,探索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之路来。四、选题的意义1、让学生明口“瓦乡人”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了解她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充分挖掘瓦乡文化的内涵,弘扬瓦乡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地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感悟,提高民族素养,陶冶思想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瓦乡文化教育,达到传承和挖掘瓦乡文化以及尝试文化创新和教学创新的目的。3、让“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所有学科和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培养劳动技能,社交技巧和I才I队协作的能力。4、提高教师校本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

7、的专业成长。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五、课题理论的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应是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2、有效教育理论。有效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自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來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來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