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

ID:45955701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_第1页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_第2页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_第3页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_第4页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摘要】日本上一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日标,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必将面临艰巨的考验。【关键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人为本增长方式分配不公H木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日本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走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与当年口本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借鉴于口本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启动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就尤为必要,本文试图从收入倍增计划的起源意义与考验谈点看法。1起源2010年

2、6月,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表示,FI本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效果不错,中国基本具备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十八大则明确提出收入倍增冃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960年底,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把“经济增长”做为手段,实现“国民增收”目的。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提高群众购买力水平,引入最低工资制,缩小收入差别,增加了公共投入,扩展社会保障,提高养老保险金与健康保险付给率,用消费革命解决产能过剩,人口失业、分配不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做

3、为新经济运动在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把经济目标确左在全民收入增长上,促进劳动者素质与劳动牛产率提高。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计划的笫七年就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实体,到1973年国民收入增加了2倍,口本从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稳定的中产阶级,日经225指数19年上涨了28倍左右。由民富到国强,国民的牛活习俗、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社会风貌都发牛了根本变化。俄罗斯启动收入倍增计划也很成功。从1999年至2006年,俄罗斯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期间俄罗

4、斯人的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200%。八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岀两倍。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条件。屮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固冇矛盾,类似于当年的日本,特别是经济增长模式的困惑、收入分配不公的扩大化、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推行收入倍增计划势在必彳「2意义几乎没冇人能够怀疑收入倍增的实现,但是重要的不是收入,而是人民收入,真正把人民收入倍增做为经济发展目标,而不是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目标,而不是以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式,则具有划时代意义。2.1首先,是以人为本

5、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斯大林表述社会主义基木经济规律时,是以人民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以高度技术做为实现目的的手段。但是苏联模式在创造世界经济奇迹时,是以高积累低消费模式实现的,苏联用两个五年计划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这种高投入模式的短期优势不可否认,但不可持续性则是致命的缺陷,由此也导致T社会主义运动的反思与改革。人是目的,增长不是目的,增长只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木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趋势。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正是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收入倍增做为奋斗目标,会大幅度提高人

6、民购买力,充分就业,提高人的素质,扭转多数人相对贫困化趋势(劳动收入占劳动成果比重下降),使多数人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坚持民生优先,则体现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思想。现代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民富才能国强,民不富国难强。只冇藏富于民而不是与民夺利,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才能步入现代化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目标,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山、平等、公正、法治”,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该具有历史性进步意义。2.2其次,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屮国长期以来受苏联模式影响,以高投入拉动经济,具有粗放型或外延式扩人再生产的特征。在一定时期,利用举

7、国体制能够高速发展,但不可以长期持续,该模式弊病就是:第一,效益低下,产能过剩;第二,向市场过渡中改革不到位,容易使权力商品化,导致贪污腐败与分配不公。传统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在这种传统模式作用下,投资占GDP的比重十多年来一直在40%以上,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在2010年降至33.8%,远低于世界60%平均水平(目前消费水平就应该接近翻倍才合理)。近亿人下岗,但开发区还在扩张,劳动者工资水平落后于经济速度,人民消费不足影响再生产发展。中国2011年储蓄为34.4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73%,远高于全球平均19%左右的水瓶。偏高的储蓄比重

8、根本不是人民富足的表现,意味着普通人缺乏投资创业机会,意味着普通人消费不足,意味普通人应对通货膨胀面前的无能为力,意味着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