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5228
大小:1001.3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三地理综合训练(五)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地理综合训练(五)试题一、选择题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1.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C.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2.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 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
2、润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4、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读下图,回5~7题。5.影响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纬度6.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下
3、列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C.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7.如果条件与6题相同,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②自然带为温带森林带B.④自然带为温带森林带,⑤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自然带由③→①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④⑤分别为温带森林带和温带荒漠带,两者不同的成因中非地带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
4、读图回答8--10题。8.关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B.该山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C.该山地可能位于天山山脉D.该山脉可能位于南半球9.关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于南坡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北坡为迎风坡C.该山地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低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10.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A.山地所处的经度B.山地的相对高度C.山地所处的经度和海陆位置D.山地属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
5、造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11.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12.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15题。13.对
6、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A.aB.bC.cD.d14.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中纬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5.关于下列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读“部分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
7、a~g分别代表自然带类型),回答16—17题16.下列图中字母与自然带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d—温带荒漠带C.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f—热带雨林带1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f—e—d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B.a—f—g反映了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C.自然带a、b、c的分布反映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自然带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影响有关18.下图中,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b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该局部地区可能在亚欧大陆B.该局部地区可能在南美大陆C.与a图到b图的变化相吻合的是海平面下降D.与a图到b图的变化相吻合的是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图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