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

ID:45625492

大小:964.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作业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

2、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 第1题,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2000。从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第2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

3、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大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答案 1.C 2.B(xx·福建市一中月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3~5题。3.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4.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5.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M地

4、多有阴雨天气D.N地多有阴雨天气解析 第3题,图中M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则N处气压较M地高;根据题意,图中气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故近地面M地是由于气温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的低压,则M地的气温高于N地。第4题,水平方向的气流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故水平方向的气流由N地流向M地,向右偏转为东南风。第5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M地垂直方向的气流上升,N地气流下沉;气流上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出现阴雨天气;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答案 3.B 4.A 5.C(xx·山西模拟)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

5、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6~7题。6.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7.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解析 第6题,A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因而可知选项A

6、正确。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高压应位于该地南侧。答案 6.A 7.B(xx·山西师范大学附中模拟)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8~9题。8.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9.下面四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B.②C.③D.④解析 第8题,根据等值线的“凸高为低”规律,河流两岸气温较低,说明河流流经的地方等温线向高值凸起,该河流大致为

7、南北走向。第9题,P地温度高,气压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而C项正确。答案 8.B 9.C(xx·烟台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11.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第11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答案 10.

8、C 11.C(xx·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