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9.3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课时提升作业 沪科版选修3-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9.3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课时提升作业沪科版选修3-2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1~6题每小题6分,7、8题每小题7分,共50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多选)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圈边长为l,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磁场以的变化率增强时,则( )A.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cbdaB.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E=·C.线圈中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D.线圈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多选)(xx·江门模拟)如图所示,螺线管匝数n=1500匝,横截面积S=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1Ω,电阻R
2、=4Ω,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B-t图像如图所示(以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CB.感应电流的大小保持不变C.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6VD.C点的电势为4.8V3.(xx·安庆模拟)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上有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导轨的一端连接电阻R,其他电阻均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ab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A.随着ab运动速度的增大,其加速度也增大B.外力F对ab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C.外力F做功的功率始终等于电路中的电功率D.克服安培力做
3、的功一定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4.(xx·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5.(xx·大纲版全国卷)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圆相切于O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
4、针匀速旋转,角速度为ω。t=0时,OA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所示。若选取从O指向A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6.(xx·泰安模拟)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导轨左端用一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横跨一根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使金属棒以初速度v0沿导轨向右运动,若金属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电荷量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棒在导轨上做匀减速运动B.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C
5、.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在导轨上发生的位移为D.整个过程中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为7.如图所示,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b、Fc和Fd,则( )A.Fd>Fc>Fb B.FcFb>FdD.Fc6、属导轨不计电阻,但表面粗糙,导轨左端连接一个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棒(电阻也不计)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用水平恒力F把ab棒从静止起向右拉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力F做的功等于电路产生的电能B.恒力F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C.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D.恒力F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和棒获得的动能之和强化专练(建议:25分钟)强化点1:电路问题1.(xx·北京高考)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
7、度v向右匀速滑动,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1∶E2分别为( )A.c→a,2∶1 B.a→c,2∶1C.a→c,1∶2D.c→a,1∶22.(xx·广东高考)如图甲所示,在垂直于匀强磁场B的平面内,半径为r的金属圆盘绕过圆心O的轴转动,圆心O和边缘K通过电刷与一个电路连接。电路中的P是加上一定正向电压才能导通的电子元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与圆盘角速度ω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均为直线,且ab段过坐标原点。ω>0代表圆盘逆时针
8、转动。已知:R=3.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