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84447
大小:1.6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1-13
《《桃花源记说课》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陶渊明说教材1、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
2、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3、作者思想理解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教学重点①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②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
3、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②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③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社会理想对教法学法的处理1.四个教学环节:疏通文意、研读课文、探讨主题、拓展延伸。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具体方法:平等交流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合作法、创设情境法。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导入作者志趣从这首诗我们便可看出作者的志向和向往。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
4、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29岁为生活所迫步入仕途,13年间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个性高洁,与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时间都不长。41岁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督邮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从此过上隐居的田园生活,直到晚年贫病交加去世。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主要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序》等。二、作者简介三、时代背景本文写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宋武帝刘裕弑君即位,先前东晋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饱受剥削压榨,东晋取官僚特权,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无
5、出路施展才能。陶虽对刘裕不满,对现实社会憎恨,但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写作遣怀,刻画一个美好的境界,于是写下了名篇《桃花源诗》,这篇《桃花源记》是前面的小记,相当于序。确定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诵读课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理解文意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6、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给课文分段,梳理段意。第一部
7、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寻桃源离桃源在桃源进桃源逢桃林完成线索图(学生复述故事)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