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42486
大小:3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起点考试试卷(含解析)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面下列各题。1.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C.受副高影响,7月河流流量全年最小 D.乙处位于山脊(分水岭)【答案】1.D2.D【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图示
2、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线变化,反映了地势变化,④地水位线最稀疏,说明该地地势最为平坦。D对。水位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坡度陡,A、B、C错。2.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判断,甲处附近陡崖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出现,不会形成瀑布景观,A错。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是50米,最高处海拔约600-650米,B错。我国东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7月份是夏季,降水较多。冬季是流量最小月份,C错。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D对。考点:等高线图判读,等高线基本知识,景观欣赏。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图中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微弱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4.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答案】3.A4.C【解析】试题分析:3.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图示北岸侵蚀较强,南岸侵蚀较弱。B、D错。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A对。④地位于凹岸,侵蚀较强。C错。4.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与选项中的C对应,C对。A、B、D错。考点:地转偏向力,凹岸与凸岸理论,河流剖面图。两极地区是我国进行科
4、学考察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下列数字所示地区正确的是()A.①非洲 ⑤印度洋 B.②北美洲 ⑥印度洋C.③太平洋 ⑦太平洋 D.④太平洋 ⑧大西洋6.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②④7.一艘轮船从⑦地航行至⑧地,该船()A.航向先西南后东北B.航行距离小于2200千米C.逆风航行D.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答案】5.C6.B7.B【解析】试题分析:5.读图,左图是北半球,根据海陆轮廓和经度判断,①、②是非洲,③、④是
5、太平洋。右图是南半球,⑤、⑥是印度洋,⑦、⑧是太平洋。所以C对。A、B、D错。6.根据图中的经线条数,可以根据等份判断,左图中的一份间隔经度差30°,右图中的一份间隔经度差20°。东半球是从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是从20°W向西到160°E。左图是北半球,逆时针自转,从0°经线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所以①②位于东半球,A错。③④位于西半球,B对。右图是南半球,C、D错。7.⑦、⑧位于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自转,从⑦地航行至⑧地,航向先西南后西北,A错。结合前面分析,在60°纬线上距离是赤道的一半。纬度越高,纬线长
6、度越小。⑦、⑧之间的经度差是40°,在60°S上,相当于赤道上20°的经度间隔,长度应是2200千米,⑦、⑧位于60°纬线以北,长度更短,所以航行距离小于2200千米,B对。受极地东风影响,基本是顺风航行,C错。从⑦地航行至⑧地,是向西航行,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D错。考点:区域定位,海陆分布,东西半球划分,地图上的方向,距离计算等地图基本知识。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A.自然带生产量小 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河流水量变化大 D.地形坡度大9.图
7、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C.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 D.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答案】8.D9.C【解析】试题分析:8.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长度的流向判断,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河流短小,说明地形坡度大,D对。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是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面积小,是热带雨林气候,西侧面积大,是热带草原气候。东侧自然带产量不一定小,A错。雨林气候区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B错。东侧河流水量变化小,C错。9.图中甲城市受副热带高压
8、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错。沿岸是暖流经过,B错。由于山脉阻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C错。背风坡没有抬升作用,D错。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地区①②③④年平均气温(℃)11.623.52.618.3≥lO℃积温(℃)41408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