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差生策略探讨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

ID:44670663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_第1页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_第2页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_第3页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_第4页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化差生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转化差生策略探讨提起“差生”,老师都摇头叹息。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差生跟你唱对台戏,那你就别想管好班上好课了。然而,对待后进生不能鄙视他们,而更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我看到差生可教可塑的一面,在此谈谈我的体会。一、注重差生的逆反心理,不宜过多说教由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缺陷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他们的心是冰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学到中学,他们懒散惯了,先后找其做思想工作的领导和老师比比皆是,他们的耳朵己经生了茧,对谁也不会有好感,过多的说教只会令他们更易

2、产生逆反情绪。他们又是自尊的。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是转化和激励学生的重要途径,它是十分稚嫩而易受伤害的。后进生生活在学生中间,领导或老师找其谈话时,往往把他们从众目睽睽的学生中找出,这大人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综上所述,对后进生不宜过多说教。二'寻找转化的突破口,充满情感,慢火温心突破口何在呢?打个比方,医生要治好一个病人,就一定要找到病症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好比医生,后进生则象“病人”。由于每一个差生都有其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因而后进生的“病症”也各不相同。要转化后进生,我们就要以寻

3、找“病症”为突破口,设法对症下药,慢火温心,而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差生的各种原因,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语,做他们的贴心朋友,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的爱心去唤起他们的良知和羞耻感。由于后进生的心是冰凉的,因而教师除了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外,还要给他们一个“这个老师瞧得起我”的印象。因为我们知道,后进主的心从前一路寒冬,从没被谁看重过,这下被人看重,心里有了温暖感。他们一旦从心里感悟到了老师这份无私的爱心,便会恍然大悟,改正缺点。待他们对老师产生好感后,老师再有意识地叫他们帮…点力所能及的小

4、忙,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瞧得起自己,有一种荣耀感,于是他们的心更加贴近老师。待他们的心温起来后,再因势利导,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学生小陈,经常逃学,说话粗野,打扮流里流气,经常在教室捣乱,并公然在教室内外吸烟。一次一科任老师批评他:“你怎么这样疯?”他马上顶撞说:“我爸遗传我是这样疯的,我的外号叫'疯牛'呢!怎么样?”说完还做了一个动作,闹得哄堂大笑,气得科任老师直打抖。面对这个差生,我没有嫌弃他,更没有放弃他,而是找出他变差的原因,用我的一腔真情去感召、启迪他的心灵,努力去寻找他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

5、了解,我知道他在家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每天都早起做饭,吃完饭又送弟弟上学,并细心照料有病的妈妈。以此为起点,一次班会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小陈违反纪律的原因吗?他是因为做饭和照料生病的妈妈,还要送弟弟上学才这样的,他这种尊老爱幼的精神我们是否应发扬?”教室顿时响起了掌声。也是从此时开始,小陈转变了与老师的敌对情绪。以后我又发现小陈字写得好,篮球打得好、在班上有号召力这些优点,就大胆任用他做纪律委员。又用“勤、信”两字来感化他,课后又定时找他谈心,并把别人不相信他能做的工作大胆交给他做,充分激起他的自尊自信。就这样,他感到了老师的一片

6、诚意与爱心,后来,他终于受到了感化:“老师,我长这么大只有你最瞧得起我了,我一定会努力的。”果然他从此刻苦自勉,发奋努力,工作负责,不怕辛苦,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为班集体争了许多荣誉,他年终也被评为县三好学生。科任老师都无比欣喜,夸赞说:“小陈的变化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三、重视家庭环境的育人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陶行之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正日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我们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

7、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而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学校、家庭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其至家庭环境的影响有时比学校大得多。探索学生成长的根源,绝不能忽视对其家庭状况的掌握。如果良好的学

8、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教育效果将事倍功半。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着教育的责任,二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只有有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与家长保持联系是掌握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一定要抽出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