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房屋结构抗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房屋结构抗震阳广超云南省•宣威市摘要: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时间了,然而它带给我们的伤痕却一直没冇愈合,我们看到惨不忍睹的状况人多是由于地震导致众多房屋倒塌,从而给人们带來巨大的灾难。出此口J以看出,民用建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就几种常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抗震性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索,也就是人们在选择和使用建筑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地震、次生灾害、抗震,防震减灾DiscussiononbuildingstructureseismicYangGuangchaoXuanweicityofYunnanProvinceAbstract:theW
2、enchuanearthquakehavebeenmadeoverthepastfouryears,howeveritbringsourwoundhasnothealed,weseetoohorribletolookatthesituationismostlyduetotheearthquakeledtoalargenumberofhouseshavecollapsed,whichbroughthugedisaste匚Canseefromthis,civilconstructionperformance,directlyaffectspeople'slivesandpropertysafe
3、ty.Inthispaper,severalcommonstructuralseismicperformanceanalysis,elaboratedwithemphasistheseismicperformanceiscloselyrelatedtoseveralfactors,namelypeopleintheselectionanduseofconstructionshouldpayattentiontotheproblem.Keywords:earthquake,secondarydisasters,earthquake,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
4、rreduction1宣威市地质、气候及水文情况1.1自然条件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5&5刀亩,森林覆盖率45.7%,山区、半山区面积86%,距昆明230公里,曲靖90公里,东与贵州省盘县毗邻,南同富源、沾益接壤,四和会泽隔牛栏江相望,北至东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山水相连,地外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帯,位于东经103°35'30"——104°40/50//北纬25°53/30//——26°44/50//之间,东西最大跨距10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公里。是乌蒙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
5、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年均降水972毫米,年均气温13.3°C,降水集屮、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1.2气候及水文条件项口区内年平均气温13.3°C,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9.JC,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3°C;历年绝对最高日气温为33.9°C(1991年6月1日),丿力年绝对最低日气温为-14.9°C(1979年2刀9H);30年一遇最低气温为-13.6°C;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年平均降水量957mm,年最大降水量1304.8mm,年最小降水量657.4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84.2小时,平均日照5.44小时。这为项
6、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1•3地质条件及抗震1.3.1震灾概况宣威地处小江大断裂带东侧;小江断裂带三条分支深入市境,第一条从偏桥水库起通过热水、西泽、龙潭到威宁;第二条从沾益炎方到板桥、榕城、倘塘、杨柳直至贵州;第三条从富源经宣威的羊场、海岱、东山、皿坝、宝山的摩戛、摩布直至普立。地震特点是:震源浅,烈度大,频率高。据史料载,1563-1995年的432年间,发生在宣威境内的大小地震共76次,其强度与频度的空间分布为:3次5.0级和1次5.5级地震,均在市区南部螃蟹坡附近发生;4次4.0-4.9级地震均发生在东部的宝山、出坝、海岱(2次)3个镇;19次3.0-3.9级地震屮,16次发生
7、在东部的[II坝、海岱、羊场3个乡镇,3次发生在西部的热水、西泽两乡;44次3.0级以下的地震中,24次发生在西部的热水、西泽等乡,8次发生在东南部的海岱、皿坝、羊场3个乡镇,其余12次零星分布在北部及东北部。另有1938年3月3H及以前发生在境内的有感地震5次。从时间分布看:发震间隔时间最长为322年,最短为11年,平均68.5年。16世纪为地震活跃期,17-18世纪为地震平静期,19-20世纪为又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