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60072
大小:121.7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9
《2018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统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统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
2、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
3、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⑥A.①④⑤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一段时间,青少年溺亡事件屡次发生,作为在校学生第一责任人的班主任们一定要对此类事件引起高度重视。B.高新开发区以创建“温情高新”为目标,不断提升辖区文明建设,利用社区宣传栏、LED显示屏等平台多渠道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氛围。C.对中学生来说,成语不仅是各省市历年中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古诗词和作文学习中也经常渗透成语知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D.国内共享单车累计骑行50亿公里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约80万吨,这相当于11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一天
4、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B.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C.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一一《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D.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先秦儒家己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
5、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
6、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o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己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
7、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岀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