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培养

同理心的培养

ID:44129064

大小:25.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同理心的培养_第1页
同理心的培养_第2页
同理心的培养_第3页
同理心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理心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理心的培养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又被翻译成同感、共情等,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它指一个人对于他人感觉、情绪和愿望的关注程度和敏感程度,用来评价一个人对于他人立场的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今年五月在昆山举办的国际科学评测和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和评测领域的专家都重点提到了同理心的培养。的确,除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之外,同理心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二元素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而同理心是社会情绪能力中最重要的

2、组成部分。其实,自古至今,同理心早已有之。而且,东西方文化在这一方面几乎没有显现任何差别。请看: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摩西:“对自己无益的,亦不可施加于他人。”耶稣:“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我们常听到的俗话也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见社会对于同理心的早有认识和关注。不过,个人觉得,心理学中的同理心可能更强调一个个体如何从心里真实地感受其他人的感受、体验其他人的体验。比如,对别人的幸福不仅是欣慰,而是心喜,对别人的不幸不仅是同情,而且是心痛。心理学家认为:同理心是一

3、种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它能让人想象到别人的感受,或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下会有怎样的感受。它还涉及到情感因素:我,作为另一个个体,仅仅是想象到你的感受还不够,我还跟你一起感同身受。近日,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能够通过早期同理心的培养得以遏制。专家们认为,同理心是人们产生同情心、怜悯的基础,它有助于建立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利他和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质。过去10年的研究显示,同理心是所有人际社会交往与人的品行的关键。没有同理心

4、,社会就不会有聚合力,人们之间也没有相互信任。在生活中,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更加容易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双方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同理心,孩子们的同理心会得到进一步的鼓励。如果父母以同情、无私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他人,孩子就会跟着效仿。须知,同理心可能无法教会,但它可以被感染、被培育。孩子会观察大人对情感的反应方式,从而加以模仿。事实上,同理心的形成

5、可溯及婴儿时期。婴儿自出生起,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便会感到难过,这就是人类同理心表现的最早征兆。幼儿期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已经形成,如果加以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将使其对他人的情感感知变得敏锐。反之,将逐渐使其变得冷漠,也失去了培养同理心的最佳时机。因此,幼儿期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期,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往往把教师的一切都当做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孩子,使他们在教师的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

6、长。同时,教师不要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客观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进步。美国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差异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方式很有关系。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孩子的同理心会较敏锐;而只责怪他个人的行为孩子的同理心就会比较迟钝。另外,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予以帮助或指导。教师对孩子的指导帮助、尊重信任会引发孩子的尊敬信任等相互行为。反之,女小一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爱问为什么,但教师却敷衍了事。长此下去,孩子的

7、态度和行为会随着教师的行为而相应改变。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话,专注地听孩子讲话。倾听能准确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为有效沟通做好铺垫。沟通这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前提。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教导和示范训练孩子的宽容心态。孩子某些的“古怪”行为背后是有着内在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有的孩子爱围着老师转,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才会让老师喜欢自己。如果单纯地从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对此作一番道德说教,效果是不好的。

8、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才能理解孩子,同时,让孩子理解你的爱心和教导。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在心里转换角色。碰到生活中电视上出现的情景,不妨让孩子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如何感想,将作怎样的反应?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平时也可以实际做一些角色互换,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另外,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的真实情感加以识别。有时,孩子的语言表达与其潜藏着的情感并不一致,孩子的有些话不敢或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这需要父母和教师去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