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

ID:44023045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_第1页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_第2页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_第3页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风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中风患者126例,根据疾病症候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根据辨证实施,本组126例,经过上述方剂治疗,总有效率89.7%,其中肝风挟痰型15例,总有效率93.3%,气血两虚型16例,总有效率93.75%,邪热壅盛型18例,总有效率90.9%,气滞经络型14例,总有效率86.7%,气虚血瘀型18例,总有效率90.9%,气虚痰阻型15例,总有效率93.3%,腑气不通型13例,总有效率92.3%,风中经络型17例,总有效率82.4%o结论:中风的中医辨证施疗效显著。关键词中医辨证施中风疗效doi:10.3969/j.

2、issn.1007-614x.2012.09.203中风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发于老年人,多数患者出现嘴歪眼斜、吐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又名“卒中”“类中”,病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发病近期出现劳累、生气或熬夜等,造成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近年来,根据中风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中风患者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49〜79岁,平均66.3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小时〜7天,平均2.9天。合并高血压75例,高血脂46例,糖尿病33例,摔伤造成骨折3例。方法:根据疾病症候进行辨证施治。①

3、肝风挟痰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患者肢体麻木,急躁易怒,头痛、头晕,多痰,口眼弯斜,半身不遂,脉弦或滑,舌红苔白腻。方药:大枣3枚,生姜3片,甘草10g,半夏10g,橘红15g,天麻15g,茯苓15g,白术15g。②气血两虚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患者气怯声低,懒言少气,面色无华,苍白肿胀,肢体缓纵无力,行动无力,较为懒散,舌边有齿痕,舌质淡白,脉细弱。方药:八珍汤:当归15g,茯苓15g,熟地15g,甘草10g,白芍10g,川<10g,白术10g,人参10g。③邪热壅盛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小便赤黄,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口眼弯斜,半身不遂,脉数有力,舌红苔黄。方药:大黄5g,滑石5

4、g,薄荷5g,砂仁5g,石膏15g,当归15g,寒水石10g,黄苓10g,连翘10g,荆芥穗10g,桔梗10g,菊花10g,白术10g,白芍10g,川<10go④气滞经络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皖腹满闷,叹息为快,胸胁胀满,口眼歪斜,或肢体瘫痪,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弦。方药:八味顺气散:甘草8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乌药10g,白芷10g,白术10g,人参10go⑤气虚血瘀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无力懒散,舌有瘀斑,舌质淡或紫暗,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方药:补阳还五汤:红花15g,炙地龙15g,川苛15g,赤芍15g,桃仁15g,当归15g,生黄^30g

5、o⑥气虚痰阻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面色萎黄,痰稀而白,语言骞涩,口眼弯斜,半身不遂,舌苔白滑或腻,舌质淡有齿痕,或见头晕目眩,脉滑或弦。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胆南星15g,竹茹15g,半夏15g,陈皮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人参10®⑦腑气不通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头晕烦躁,小便赤黄,大便祕结,月完腹满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苔黄或腻,或见舌红,脉滑或弦。方药:甘草10g,枳实10g,大黄10g,厚朴10go⑧风中经络型:患者的表现或症状:发热恶寒,肌肤不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滑或弦。方药:生姜5片,甘草10g,黄10g,杏仁10g,白芍

6、10g,川莒10g,人参10g,当归12g,防己12g,防风12g,麻黄5g,炮附子5g,肉桂6go结果根据辨证实施,本组126例,经过上述方剂治疗,总有效率89.7%,见表lo讨论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起病,以口舌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骞涩或不语为症伴有或不伴神志昏昧为临床特征。内经中对其病理发展阶段各种不同症状表现命以不同名称且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素体体质,气候变化,情志因素,饮食偏好有关。在现代医学

7、的影响下,结合传统医学理论,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等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肝阳暴亢化火生风,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而至:l]o至于此,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渐趋完善。综上所述,对于本病的病因认识,经历了由血气亏虚,外风侵袭的致病学说到金元后的内风致病之说。由于地域特点,师法差异而持不同见解。病机虽然发杂,但可归纳为实证的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瘀(血瘀)以及虚证的(气血、阴虚),但以瘀热痰浊为其根本,贯穿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