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ID:43693163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2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_第1页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_第2页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_第3页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_第4页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对我们来说,必须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共创美好家园。一、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

2、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二)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

3、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五)水费源严重短缺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

4、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七)城市污染环境忌化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A)非环保产

5、业污染严重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环境恶化问题的成因(一)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这是环境问题的历史成因之一。我国人口13亿,且每年净增约1400万。我国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不仅加重了经济社会的压力,还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二)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我国环境现阶段面临着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市场的诱惑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带来了环

6、境破坏。(三)生产的自利性与生态环境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厂商的事,而生态环境却是高度社会性的,因此存在生产自利性或局部性与生态环境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式向社会转嫁成本或攫取效益,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四)人均资源量偏少和单位产值资源量偏高的矛盾由于单位产值所耗资源量偏高,必将对环境资源产生浓度要求,使环境可持续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五)环保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环保方法不配套,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淡漠。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一

7、)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开展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宣传教育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列入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

8、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对企业排污不符合标准或者破坏环境严重,应当关、停、并、转的,不管经济效益如何,要一律坚决关、停、并、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