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

ID:43667261

大小:85.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2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_第1页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_第2页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_第3页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_第4页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习题: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

2、“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项。2.(2011年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3.(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

3、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属于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4.(2009·宁波市高三八校联考)“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

4、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解析】对联体现了朱子与孔子的关系,结合朱熹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所以选B项。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D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佛教主张内心的修炼以求摆脱红尘麻烦,同样的陆王心学也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明理”的境界。6.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

5、、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8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解析】D材料中“节”“信”“仁”“礼”等体现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7.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

6、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C纲常伦理观念是封建道德观念的核心,是应予以剔除的糟粕。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8.“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魏晋玄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解析】D首先明确《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著作,可联想到他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其次从材料本身看,这段文字在批判空谈心性的思想

7、,这明显是宋明理学的主张。综合分析可得出正确结论。9.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解析】D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10.“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A理学家强调当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对节操的极端强调由此而来。11.(20

8、09·福建省二检)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解析】C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故D可以排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