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61020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扁鹊治病人教(部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扁鹊治病》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2.结合课文,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主角,引入课题1、复习生字。2、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3、扁鹊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
2、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4、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说出依据)5、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被誉为神医。可有一天,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大家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认识扁鹊,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
3、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大家还记得吗?(学生答后评价)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看看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他几次拜见蔡桓公?说了些什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4、(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说明他医术高明;(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皮肉之间会加深)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肠胃更加严重)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3).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医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四、认识蔡桓公,揣摩人物心理1.扁鹊多次
5、想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呢?(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波浪线。)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2.想象蔡桓公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2—5自然段,补充有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心理活动)五、桓公之死,追根溯源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2.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1)病的原因师: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
6、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①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3.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六、跨越时空,体会寓意如果能够跨越时空,在蔡桓
7、公死之前,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他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设计一段跨时空的对话。(1)理解词语:防微杜渐、讳疾忌医(2)师归纳寓意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学了这则寓意故事,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受到的启发有哪些?举例说说2.推荐阅读:《韩非子》,合作排演课本剧《扁鹊治病》。 板书设计:扁鹊治病扁鹊蔡桓公医术高超 不听劝告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