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13725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心理学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一、民事调解是法官与当事人的心理互动过程民事调解过程,是调解人员、在场人和当事人通过直接交往进行的多边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多边心理交往过程中,产生连锁性心理反馈,形成调解过程中的多边心理互动关系。在调解过程屮,心理互动的性质好坏取决于调解人员的心理索质、调解纠纷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场人、当事人参加调解活动的诚意。调解方法、策略得当,当事人对调解抱积极态度,在场人也以公正的态度积极协助调解工作,就会形成调解小的良性心理互动关系,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心理纠纷的化解。调解人员在进行止式调前,做好当
2、事人和在场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并注意调控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在场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努力避免由于交往屮的消极心理相互反馈而产生恶性心理互动,对于化解纠纷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二、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是调解的前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法官在进行调解前,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双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原告和被告的心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原告一般是胜算比较大,心理轻松;而被告一般表现为忧心忡忡,心理紧张。如何把握两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成为调解的第一步。(一)对原告的心理把握民事调解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原告
3、的心理要把握,在当地民众的一般认知里认为原告有理,被告没理。无形屮使原告的获眺心理有了加强,另外,像借款、婚姻类案件,原告不愿意接受调解在于担心被告反悔,质疑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笔者所在的法院民-•庭在调解离婚和借款案件时大多原告i般都不愿调解,就算最后调解结案,也是-再要求法官要以判决书的形式予以确认。因此,在了解了原告的心理后,应加大对原告的心理劝说,让其了解调解结案的优点,其调解的快捷性,简便性、不可上诉性,是许多当事人选择调解结案的深层原因。(二)对被告的心理把握如前所述,被告本身就冇一种挫败心理,冇的
4、案件被告人直接选择逃避的办法,不收传票、不出庭,询问其对案件的态度是:原告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法院愿意怎么判就怎么判。此种心态给法院的调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类被告,大部分是法律知识匮乏。我们法官首要的是让其了解法院的审判程序,积极面对案件、面对法院,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在面对调解时,被告的心态是息事宁人,不愿张扬,一般对调解比较赞成。我们在审理案件时,应充分了解原被告心理,了解其在某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如在开始时双方孑盾一般比较尖锐,这吋就要冷处理,搁置一段吋间,之后调解就比较容易。三、心理学的具体运用在把
5、握到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之后,就要对照这些心理活动,分析成因,寻找策略,对症下药,最终使案件调解结案。(一)心理暗示社会民众对法院都有一种普遍的认知,当事人也同样。尤其是在起诉或者接到法院的传票Z后这种认知就被无限放大,Z前所了解的或者道听途说的所有关于法院的信息自动形成一种认知,除非亲口体验证明其认知是错误的,否则不能打消这种认知。所以,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法院来说,良好的工作纪律、工作氛围,整齐的着装,良好的谈吐和亲切自然的交流使接触法院的当事人有一种严肃、认真、公正的第一心理暗示,对调解工作屮调解的
6、心态、对法官的信任都是一种止面引导。当事人愿意信任法院、愿意信任法官,法官在当事人面前树立起了威信,那么在调解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二)察言观色屮医讲“望闻问切”四法,旨在从表象入手找到病因的根源。法官也应该察言观色,从当事人的言语、举止、气息、表情上找出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变化轨迹。如当事人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一般是诉讼期望值较高,而表情冷漠则心态比较消极,但也要识别当事人的虚假表现。注意倾听当事人诉说,初步了解案情并根据其表达能力了解当事人的文化水平、社会阅丿力。向当事人捉问,查清事实真相并从当事人的回答屮推断
7、英是否存在掩饰、侥幸、矛盾的心理。最后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梳理、综合分析,把握双方争议的焦点、分歧大小、承受底线等对有无协商的可能进行推断。(三)宣泄心理“宣泄”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耍方法。人都有诉说的愿望,冃都希望得到被倾听者的赞同。在民事调解工作中,可以适当借鉴这一方法。有些民事纠纷,如婚姻案件,情节琐碎,繁琐复杂,牵扯面众多,这时给他们充分的宣泄时间和渠道,可以达到心理的一种平衡。等心情平静之后,当事人就有一种被认同的感知,同时增强了对法官的信任感,反乙当事人一说话,法官就打断或者不让其充分诉说,就可能使
8、当事人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对调解方案不配合,这就无形中给调解工作增加了困难。所以,调解人员在进行民事调解吋,可采用情绪宣泄法,使当事人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然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解具体的纠纷问题。(四)角色对换俗话说:想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这就是说,只有在一个人扮演了某种角色以后,才能真正体验到作为该种角色的认识与情感。在进行民事调解时要做到两处转换:一是法官耍与当事人进行角色转换。有的法官在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