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

ID:43517028

大小:4.32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10-09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1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2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3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2021/7/21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内容四、现状及危害三、原因及危险因素二、诊断一、背景及概念五、预防与监测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1962年美国Dudf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TPN支持治疗。近30年来,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的更新换代、插管技术的普及,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

2、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心内膜炎及其他血行性播散性感染(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等)一、背景及概念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一、背景及概念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

3、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二、诊断1、插管部位炎症: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2、临床感染症状:发热>38℃,寒战,低血压≤90mmHg,少尿<20ml/h。3、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血栓静脉炎,骨髓炎,其他迁徙性病社。4、确诊:IDSACD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条件之一。点击

4、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IDSACD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①具有血管内导管的患者;②具有明确的临床感染表现,如发热、寒战等;③没有其它的明确感染灶;④外周血细菌或真菌培养至少1次阳性;⑤从导管片段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导管远端部分半定量培养≥15个菌落,或定量培养≥102菌落;⑥中心静脉导管得到血标本的细菌定量培养≥外周静脉血标本的5倍;⑦中心静脉导管得到的血标本定性培养呈阳性时间较外周静脉血标本早2h以上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疾病控制中心(CDC)二、诊断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发病

5、机制(1)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导管接口部污染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输液污染(注:有和无隧道CVC的差别)三、原因及危险因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造成CRBSI的污染源管外细菌移行管内细菌移行和生长9三、原因及危险因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发病机制(2)导管材料及设计感染菌内在特性细菌生物膜biofilm10三、原因及危险因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外周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全植入式血

6、管内装置TIDs在美国每年发生医院内BSI超过20万起。大多数与不同类型的血管内装置有关,尤其是非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三、原因及危险因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1、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的选择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①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②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血栓;③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染率为2%~

7、5%,双腔导管感染率4.9%~22.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导管的附加装置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三、原因及危险因素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2、操作相关因素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无菌操作规范性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细菌带入管腔。置管的熟练程度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研究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