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

ID:43406803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 8. 人生寓言(节选) 教案3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生寓言(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教学重难点】1.重点:领悟寓意。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白兔和月亮》一、温故知新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特点:(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

2、慧哲理。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二、名言激趣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三、自由朗读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四、故事重现1.复述故事。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五、探讨研究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在拥有月亮

3、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3.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

4、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六、一显身手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比如:(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七、奇思妙想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

5、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八、布置作业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第二课时《落难的王子》一、温习旧知导入《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灵感源泉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

6、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三、朗读哲人寓言1.教师范读。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3.交流初读收获。四、领会巧妙构思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

7、么道理呢?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