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价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地价影响因素分析㈠一般因素1、地理位置平阴县是省会济南的市郊县,属沿海经济开放区,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7镇4乡,345个行政村,35万人。平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地处东经116。23‘至116°37北纬36°0r至36°23位于济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结合部,是华北与中原、山东半岛与内陆地区进行经济贸易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资中转站,今天已成为济南向鲁西南辐射的重要窗口,105、220两条国道和014省道贯穿全境,与京沪、京九两大动脉相连,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柏油化。通讯实现了传输光缆化、交换程控
2、化,全县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并入国际通讯大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孝直镇位于平阴县东南部,距县政府20公里。东与肥城市桃园镇、王庄镇相接,北与平阴县孔村镇交界,西与平阴县洪范池镇接壤,南与东平县梯门乡、大羊乡相连。全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2.2万户,7万人,人口密度438人/平方公里,辖6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9万亩。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中东部为平原。主要的越境河为汇河。105国道、济广高速贯穿全境并留有出口,交通便利,是省级开发区山东平阴工业园南区所在地。2、行政区划辖7镇4乡,345个行政村,37万人。泰山余脉纵贯县
3、境中部,西部和北部有黄河流经,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润泽,平均海拔35.5米。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隆起。主要地貌类型分为四种:山地占总面积的30.60%;丘陵占总面积的33.30%;平原占总面积的24%;洼地占总面积的11.175%。孝直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2.2万户,7万人,辖6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9万亩。3、自然条件平阴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雨,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高气爽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本地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光
4、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84.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4%,平均积温4920°C,常年以五月份日照时数为最多,平均为269.44小时,12月份最少,为164.4小时。年平均气温13.6°C,7月份最高27.4°C,1月份最冷,平均为零下1.9°Co平均霜期161.9天,最多为181天,最少为127天。早霜始于10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中旬,夜间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各种作物的养分积累。降雨量偏少,且集中在盛夏季节,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雨量为608.6mm,春季降雨量偏少,常年水量仅在84mm,是年降雨量的12.8%。4、城市性质
5、及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4亿元,同比增长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9%,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5亿元,同比增长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3.2%,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62亿元,同比增长1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1.9%,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8:65.7:21・5调整为12.7:65.
6、5:21.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2.76亿元,同比增长13.1%,占GDP比重61.2%;固定资产投资率62%,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1家,实现产值72.23亿元,增长36.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9.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利税6.02亿元,增长3.5%,利润4.4亿元,增长11.9%.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家,同比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0.85亿元,增长17.3%,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1.7%,占全县生产总值
7、的60.1%。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2.99亿元,增长17.7%,实现利润29.96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43.02亿元,增长12.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4.8%,同比增加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4%,上升2.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9.7%,上升1.1个百分点。支柱产业稳定增长。机械装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3.91亿元、利润25.79亿元、利税36.69亿元,分别增长17.9%.24.6%.13.2%,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7.1%、86.1%和8
8、5.3%。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显著。玛钢公司、伊利乳业、山水集团、黄河特钢等30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5.21亿元、利润16.39亿元、利税21.89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