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57892
大小:354.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30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专业一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专业一览院、系、所招生专业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0802)无线电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0814)环境工程(083002)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人文学院伦理学(010105)经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081103)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0808)高等教育研究所(军事教研室)高等教育学(国防教育方向)(040106)15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2、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准则,以全面提高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二、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通过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方式培养的研究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教育事
3、业服务。应在本专业领域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方面的能力。2、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至4年,其中在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时间(包括接受导师论文指导)不少于1年。3、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参照我校同专业学历硕士研究生制订培养方案,同时加强教育理
4、论、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根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15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必修环节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文科不少于38学分)。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政治理论3学分,外国语5学分(基础部分4学分、专业部分1学分),教育理论和技术类课程2学分,其它为专业必修课,可由各专业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必修环节2学分,包括学术报告、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要求参加不少于3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科技比赛等,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1次并提交2000字以上的宣读报告;实践技能可以是生产实践、教学实践或社会调
5、查,和学位论文无关,并提交实践环节报告;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并撰写总结报告。选修课程由各专业根据情况自行决定。4、中期考核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内须进行中期考核,考核要求参照《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办法》。5、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领域,注意结合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实践,可以是理论型、应用型、技术推广型等;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高等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工作,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课题
6、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以保证选题的先进性。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着手进行,最迟在第四学期应完成并提交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实施计划。所在学科点应安排有关教师对选题报告进行审核并举行开题报告,经由3至5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工作。为确保质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6、论文评审与答辩研究生一般应在第六学期申请答辩,最早答辩时间为第五学期开学初。如在第五学期申请答辩须进行学位论文盲审。在学位论文正式送审评阅与答辩前,研究生应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刊物级别要求同相应专业的学历硕士生)上以第一作者15正式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文
7、科类研究生还应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以上)。论文评阅至少要有两名相关专家,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专家。评阅人应着重审核作者应用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其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及其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指导教师不担任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3—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专家。指导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