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课程》课件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

ID:43334196

大小:5.12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0-08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_第1页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_第2页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_第3页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_第4页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制教育课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律基础知识谢俊甫Thursday,September16,2021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法律行政法规法律效力我国目前立法现状宪法-概念、特征定义: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经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国家根本大法。特征: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原则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4、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3、自由权4、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取得赔偿的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7、

2、老人、妇女、儿童受国家保护8、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宪法-公民的基本义务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侵犯

3、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犯罪的概念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刑法-犯罪构成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总和。是在犯罪概念指导下确立的构成犯罪的具体标准和规格,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刑法-犯罪构成一、犯罪客体1、犯罪的一般客体: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某一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危害国家安

4、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受贿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3、犯罪的直接客体: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而为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主义关系。刑法-犯罪构成二、犯罪客观方面一切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即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一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由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刑法-犯罪构成三、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法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5、,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1、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14-18周岁:从轻或减轻处罚2、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又聋又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刑法-犯罪构成四、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所报的心理态度。1、故意犯罪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2、过失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刑法

6、-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1、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故意。3、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情况:1、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2、两人以上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有联系,但主观上没有共同故意。3、各犯罪人之间虽有共同故意,但无共同行为

7、。4、事前没有通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刑法-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协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教唆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而自己并不直接实行犯罪。刑法-正当防卫定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必要损害的行为。条件:1、必须是对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3、防卫目的必须正当;4、防卫行为

8、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刑法-紧急避险定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种合法权益的行为。条件:1、必须是保护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威胁;2、必须是面临正在发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