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

ID:43126511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木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理解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3.提升学生的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运用到诗歌鉴赏中,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品味诗中意象的丰富意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诗歌的宝贵财富。那么我们该如何

2、鉴赏诗歌,体会古人的情怀呢?需要我们学会咬文嚼字,细细揣摩诗歌语言。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究竞又有怎样的魅力呢?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一首诗《登高》,我们共同冋忆这首诗(集体背诵)。为什么杜甫在诗屮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时,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来体会其中深层的原因,并且进一步掌握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特点。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这是一篇文学理论性文章,有一定深度,但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在预习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3、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第1自然段:作者从大量诗句中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即第2、3自然段:区别和两个词语,指出更常见,其关键在字。第4〜6自然段:分析“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是第7自然段:总结诗歌中一字之差而意境不同教师总结: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发现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得出结论。第一自然段,作者引用大量诗句给我们引出一个文学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说明从概念上讲,“树叶”与“木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诗歌语言中,“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并且进一步发展到“落木”,这其中的关键在“木”字。“木”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作者是如何分析的呢

4、?三、小组合作深入探究仔细阅读4〜6段,品味引用的诗句,把握意象的艺术特征,完成下列表格。意彖诗句艺术特征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圆。”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落叶黄叶“雨屮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教师总结:“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圆”中“树”的形象有饱满、繁茂的枝叶,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屮却是叶子越来越少的空阔,有这些诗句的比较发现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一一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那这“落叶”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木叶”或“落木”呢

5、?通过第六段引用诗句的比较发现,“木叶”还具备微黄干燥的特点。那么,“木叶”就是微黄干燥的落叶。杜甫诗屮的“落木”是不是也是这样窸窣飘零透着微黄的落叶呢?分析了这些意象的艺术特征和内在含义,联系课本,思考为什么普普通通的事物一旦进入诗歌屮就有了这么丰富的含义呢?四、教师点拨难点突破1.我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2.什么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集体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对暗示性的分析。3.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联想。通过联想,我们理解“木叶”“落木”暗示的是微黄干燥的落叶,是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进一步联想还会体会落

6、叶的窸窣飘零带来的“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的暗示。到此我们能深刻地体会杜甫为什么用“落木”了,那萧萧的落木不正是诗人晚年漂泊的人生感叹吗?我们也就更能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诗人那么钟爱“木叶”了,因为我国古代诗人大多有悲秋的情怀。五、举--反三拓展运用课堂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分析方法,试分析“落红”的艺术特征。课后拓展(作业)1.运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给下列诗句屮意象和其暗示的意蕴连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脱俗之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悲伤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圣洁

7、坚贞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羁旅思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离别之情2.自主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屮蕴含的情感。苏幕遮・怀I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确: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來表达。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六、结束语近代文

8、学家、语文学家夏丐尊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