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

ID:43051780

大小:693.6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5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_第1页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_第2页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_第3页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_第4页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3.电场强度》(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3-1)畅言教育《3.电场强度》◆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理解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这是静电场乃至整个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本节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根据本节课的知识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设疑探究启发”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讨

2、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法指导:类比思维方法:电场是学生新接触的抽象概念,可结合初中已有的磁场概念对电场认识,并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电场这种特殊物质。电场的叠加可类比力的合成。要明确电场线的特点并指出引入电场线的意义。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与以往学习过的物质的密度ρ=m/V、比热容C=Q/mΔt、导体的电阻R=U/I等类似,都是用两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它们有共性,凡是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只与比值有关,而与比值中的两物理量无关。若比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3-1)畅言教育值为恒量,则反映了物质的某种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3、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及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什么是电场线,知道用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6.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电场线的分布;7.知道什么是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8.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它们之间的电场

4、(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电场。【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电场中不同点的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F/q比值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通过类比方法、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2.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3.用电场线形象化地描述电场,使学生达到运用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2.通过电场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3.使学生从一些特殊事物找出它们的共性而得到一般的规律;4.通过各种电场中电

5、场线的描绘,渗透物理学中的美学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3-1)畅言教育【教学难点】1.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对E=和E=的理解。3.对理解电场线的性质。◆课前准备◆有机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绝缘导体球大小各一个,细丝线一条,铁架台一个。感应起电机一台,盛有蓖麻油与奎宁的针状结晶或头发屑混和物的玻璃培养皿一个,一对电极球,一对平行板电极,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库仑定律的文字表述、公式、适用条件?文字表述,真空中两

6、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适用条件:真空(干燥空气)中,点电荷。公式:F=,求解静电力F时,利用公式将q1、q2代绝对值,求得大小,方向依据同斥异引判定。问题: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实现的?电荷间相互作用不需要直接接触,它们间的的引力和斥力是通过第三者间接作用而完成的。万有引力曾被认为是一种既不需要媒介,也不需要经历时间,而是超越空间与时间直接发生的作用,并被称为超距作用。尽管牛顿本人不赞成这种说法,并指出:“没有其他东西做媒介,一个物体可以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个物体

7、作用……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之极。”然而,他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仍然有人把万有引力说成是典型的超距作用。库仑的平方反比定律似乎表明,静电力像万有引力一样,也是一种超距力,然而,超距作用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神秘色彩,与人类的理智和科学追求不符,是18~19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3-1)畅言教育世纪的多数科学家难于接受的。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的是英国人法拉第,一位对事物本性有深刻洞察力的科学家。完成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把它称为场。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场的问题。[新

8、课教学]一、电场1.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