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51534
大小:129.8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5
《充电机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充电机投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充电机项目背景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箪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2、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充电机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扬州某某有限公
3、司。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扬州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淮南第一州、月亮城。扬州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下辖干卩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高邮市、仪征市2个县级市,是
4、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扬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在历史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国家的盛世重合。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一一广陵区。扬州重大体育赛事有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卸甲美丽乡村半程马拉松赛、横渡高邮湖游泳赛等。扬州将举办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和2
5、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扬州某工业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1369.01平方米(折合约47.03亩),净用地面积31369.0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7.0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充电机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充电机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3.01%,建筑容积率1.0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6%,固定资
6、产投资强度232.93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U!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是对工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前景的描述,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对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回应,是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的、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和解决方案,是在对制造业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作出的展望。提出制造业的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争夺国际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确保国家竞争力、提高制造业的
7、效率、实现企业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加快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任务迫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加快论证,启动实施新型医疗惠民、新能源、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三)经济
8、新常态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