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74363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体制内创新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三大跃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制内创新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三人跃升体制2013-01-2511:24:13來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12年5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12)05-0012-06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犬成果,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再一次警醒全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人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示的最人危险。屮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上,强调人民群众是丿力史的创造者这一最基本的观点,而这-观点
2、在政治上和制度上的必然要求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即实行民主政治,因为人民的当家作主才最能够体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冇内在的联系。一、民主选举创新中彰显的群众路线选举为群众路线有着重要的制度关联。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就,选举是群众表达意愿的重要方式。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通过选举來确定领导人或自己的代表者,成为民主政治的核心耍素之一。人类的选举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选举开始获得了制度化的发展。对选举的认识和实施,制约着群众路线的运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把选举权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联系起
3、來。马克思说:“普选权就等于英国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因为在英国,工人阶级占人口的绝人多数,”,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1](P411)社会主义运动对人类选举制度以巨大的推动。著名的宪章运动的口的就是争取成年男子的选举权,列宁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止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P792)这一运动对英国和西方的选举制度和民主进程产牛了极人的影响。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此时,己是200多年的时间,“主权在民”的口号叫了这么久,选举制度依然十分落后,当时选民与人口的比例,在整个英国平均是1:30。[3](
4、P233)
5、J]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政权随即颁布了苏维埃宪法,实现了不分信仰、种族、性别、职业以及财产多寡的全民普选权,超越了当时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极大地改变了IU中国选举制度I•分落后的状况。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使中国实现了普选权,这也超越了在20世纪70年代才从法律文木上走完普选权历程的美国、英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的笫一次普选,登记的选民约为3.26亿人,选民登记率达到97.21%。[4](P97)毫无疑义,处于当代民主政治的领先水平。选举制度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6、在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工人代表125名,占10.20%;农民57名,占4.65%;军人71名,占5.79%;文教科技人员76名,占6.20%,[4](P340)较好地反映了社会主要的阶级、阶层的构成状况,笫一次把群众路线同国家的根本制度融合起来。群众路线在选举制度中再一次跃升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一是选举范围扩大中彰显群众路线的广泛性。1979年制定的新的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进一步扩大了普选的范围。不再单列尚未改变成分的地主阶级分子、反革命分子等,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外,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
7、被选举权。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拓展。如果根据1954年23个省、H治区1.5万多户农家收支调查资料得出的数据,土改结束后地主阶级占总人口2.6%、富农阶级占5.3%,两者合计占7.9%。[5](P1353)到“文革”结束前,中国的四类分了(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了)约2000万左右,[6]在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以后,把这么人数量的人排斥在群众之外,显然会影响群众路线的广泛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这一选举范围的扩展,使群众路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为其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在直选推进中增加群众路线的实在性。我国1953年选举法规定
8、,乡、镇、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及以上的人大代表由F—级国家权力机关间接选举产生。确立了我国以间接选举为主体的选举方式。尽管如此,间接选举对于民意表达來说,毕竞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1979年,我国新修订的选举法规定,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减少民意代表的环节,也减少了民意扭曲的可能性。根据1981年全国第一次进行县级直接选举的统计,全国1925个县级单位,约7.4亿人共选出人民代表59.5345万人。代表中的工人占10.56%,农民占47.61%,干部占25.53%,知识分子占8.44%,军人、爱国人士、归
9、侨等占7.86%o代表中的妇女占21.89%。非中共党员代表占33.15%。[7]把群众路线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