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ID:42020842

大小:7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06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_第1页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_第2页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_第3页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_第4页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艾叶研究进展概述艾叶是菊科植物艾草(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的干燥叶,一般入药成分是在春、夏2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后晒干或阴干的叶,别称艾蒿、薪艾、家艾、甜艾、灸草、医草等。我国现存的早在战国时期的医书《黄帝内经》中虽然收载的药物较少,作为其中的艾叶却是所提到的药物之一。在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将艾叶作为药物正式记载其功效后,人们对其广泛使用。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认为艾叶性味苦、温、辛,有逐寒湿、温经、理气血、止血、安胎等功用,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类杀虫止痒、出血症、内科、妇科等疾病。艾叶作为治病的药物大概

2、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对艾叶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1艾草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艾草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高45〜120cm,茎直立、圆柱形且具明显棱,基部大部分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分枝从中部以上开始;互生,单叶,在茎下部的叶片在开花时随即枯萎;中部的叶片具有短柄,叶片呈卵状椭圆形,具有羽状深裂,裂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粗锯齿,上面为暗绿色,稀被白色的软毛及腺点,下面为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的绒毛;近茎顶端的叶片无柄,有时全缘,披针形;花序为总状,顶生,由多数的头状花序集合生成,花期为7-10月。艾草在我国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约28个省(市)

3、,约有28个品种,华东、西南、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目前艾草仅有少量种植,大都数生长于荒野、草地、路旁等。艾草耐寒旱,适应土壤气候的能力较强,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生长旺盛。2栽培2.1选地与播种大面积药用艾草的种植优先选择在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土地,但艾草对土壤、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耐严寒,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如果是在民间散种,大都在地头、田边、荒地、山坡等。艾叶播种一般为条播和撒播,应首选条播,通风透光性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先用新高脂膜拌种以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菌、病毒的感染,同时可以加强种子的呼吸强度,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地、下种以后

4、,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洒土壤表面。2.2出间管理以根状茎分株式繁殖,春季3-4月地上部分未长出前,挖掘艾草株丛,选取嫩根状茎,折成10〜15cm根段,以行株距35cm×35cm挖穴,3〜4根/每穴,填土压实后浇水。施肥、除草2〜3次,一般在5、7、9月采收后除草、施肥,施肥最好用人畜粪肥。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培。2.3病虫害防治在叶面喷施壮茎灵可以使艾草的茎秆更加粗壮,从而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降低农药残留。要加强对病害、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可以采用叶面喷施新高脂膜的方法来加强防治效呆,使艾草尽可能提高叶面的光合作用效能

5、,促使禾苗茁壮健康成长。2.4收获加工最好在春夏两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阴干或晒干都可以。3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艾叶在药理性作用方面的研究广泛进行,特別是现代化提取分离技术的日益完善,现代人对艾叶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更加深入。近儿年来的研究表明,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类、革柔质类、三菇类、校叶烷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艾叶所含的组分还是相当复杂的,其成分组成以及主要成分含量也是随着产地、栽培方式、品种选用、采收时间等的不同有所差异。3.1挥发油挥发油为艾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种类繁多。主要的艾叶挥发油提取方

6、法有:有机溶剂渗漉法、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法、水蒸汽蒸憾法、超临界C02提取法等。艾叶挥发油成分最初只提取出了丁儿种,现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出来的结果可达100多种,含量比较高的几种物质依次为檯树脑(17.53%)、石竹烯(12.46%)、石竹烯氧化物(&76%)、3-金钟柏酮(6.22%)、龙脑(5.58%)、4-香芹孟烯醇(4.75%)、刺柏脑(3.81%)、反-p-2,8-二烯薄荷醇(3.09%)。目前可将已检测到的艾叶挥发油类成分归为以下3类:(1)单祜类;(2)单祜类衍生物;(3)倍半祜类及其衍生物。艾叶在亚洲各地区都有发现,由于水文、气候、土壤生长环境的

7、差异,不同地区艾叶的挥发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福姬等对不同产地艾叶精油的质量收率(指实际获得产品质量占其加入反应器原料质量的白分数,此处指精油提取量占用于提取精油的艾叶的比例)进行检测,测得范围为0.28%〜0.57%[6];徐新建等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艾叶进行检测,测得挥发油含量为0.76%o陈小露等对采摘时间也进行过研究,对当天早、中、晚采集的艾叶分别进行挥发油含量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48%、0.54%、0.44%,可见中午检测的艾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因此对艾叶的最佳采集时间为中午。研究发现产于湖北薪春的艾叶株型高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