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

ID:41893127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_第1页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_第2页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_第3页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_第4页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郭沫若甲骨文字考释方法浅析摘要本文以郭沫若古文字著作作为基本材料,对郭沫若的甲骨文字考释方法进行了分析,相对全面地展示了其甲骨文字整理方法特色,辨正分析其甲骨文字整理方法的创新性。关键词郭沫若甲骨文考释方法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识码:AOnGuoMoruoOracleCharacterTextualMethodsZHENGZhenzhen(CollegeofLiberalArts,Anhui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9)AbstractInthispaper,GuoMoruoanci

2、enttextbooksasthebasicmaterialforOraclewordPhilologicalmethodsareanalyzed,relativelycomprehensivedisplayoffinishingmethodswhichfeaturedthewordOracle,OracleDiscriminationanalysisofitsinnovativecharacterfinishingmethods・KeywordsGuoMoruo;OracleCharacter;textualmethods郭沫若是我国现代

3、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特別是在研究古文字领域,成果丰富且多有创见,与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被称为“甲骨四堂”。他在甲骨文材料的搜集与公布、甲骨文字的考释、甲骨学自身的一些规律以及利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社会历史等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写出了一些著名且值得我们学习的甲骨学著作:《卜辞通纂》(以下简称“通”)、《殷契粹编》(以下简称“粹”)、《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等。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涌现了象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陈梦家、董作宾等一批专家,他们的研究考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郭沫若作为甲骨文

4、研究领域的一位学者,他的甲骨文著作能给我们很多发,特别是他考释甲骨文字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关于古文字特别是甲骨文文字的考释,前贤多有论述。孙诒让首创考释古文字的字形比较法与偏旁分析法;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①屮提出“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在王国维《毛公鼎考释序》②中也见其“会合偏旁Z文,剖析孳乳Z字,参悟以穷其变,比较以发其凡”之古文字考释方法之雏形,简明扼要为考释古文字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释林•序》③指出:古文字是客观存在的,有形、音、义,注意每个字木身形、咅、义三方面的关系,“分析点画偏

5、旁Z法,辅以声韵通假Z方”;乂应注意每个字和同吋代的其他字的横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吋代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纵的关系等等。第一个系统提出古文字考释方法的是唐兰,他在《古文字学导论》④中提出:“一、对照法或比较法;二、推勘法;三、偏旁分析法;四、历史考证法/论述具体详尽,为后来众多学者采用。另外涉及古文字考释方法的还有于省吾、林云、裘锡圭、李学勤等。以上诸家对甲骨文考释方法的总结和提炼,互有补充,看似简单,具体运用起来其实不易,还应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融会贯通,不应割裂开來。这些归纳有助于提高甲骨文字考释水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郭沫若是学术界考释

6、古文字的大家,其甲骨文研究继承了草创时期的成果,他的考释方法散见于它的甲骨文著作中,细加分析,大抵如下:(1)据字形辞意比较法。汉字构形的特点是考释文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郭氏的文字考释中采用了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分析古文字方法,•且还引据了一些异文及古今字来考释文字。,罗振玉释为“之”。郭沫若以为之字有异。卜辞之字作若。罗氏谓:“从止从一,人所之也。”郭氏以非从止,有省作反驳之。郭沫若以为凡卜辞用此字均与又字意同,殆又字Z异文,惟字形未得其解。按:关于次字形,前人多有论及,除释为“之”“乂”之外,还有释为“告”之省文。黄锡全先生

7、曾写文《“”字试探》,并详释其本义及用法。认为字形体是牛头的象形,演变序列为,以表示富有Z义,这从古代典籍中可以看出,乂同音假借为“有”“乂…佑”。⑤同时唐玉明先生也撰文《“”“乂”考辨》认为乃会意字,从从一,一是盛器或砧板,才为牛头,表示为奉献牛头以告祭,均通假为“有”“又”。⑥臣,于卜辞多作若,独体象形字,均象一竖目Z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臣”当屈服者,为奴隶之意。已无悬案,诸家也均从辞例、文意等方面证明。⑦(1)据辞例归纳法。《通》⑧笫499片释曰:“字以辞意推Z殆征之繁文,它辞有作若者,罗振玉释征,此右旁从二,文

8、更繁矣。亦有作者,言'方',上下文均缺,自是一字。”郭沫若根据杲体字释为“征”的繁文是可取的,专指敌方來犯而言。(2)残辞互补。在每片甲骨刻上卜辞之后,很容易出现卜辞同问的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