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99144
大小:265.7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30
《哲学基础——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主义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知道哲学的基木问题是什么。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木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棊本观点。能力方面能够辨识各种唯物的或者唯心的观点。学会归纳方法。觉悟方面初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了解唯心主义的荒谬。逐步学会用唯物主义指导生活。重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木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v导入新课〉从一个算命先牛的图片导入:算命先牛煞有介事地为人“预测”命运(记者纪粤鸣摄)让学生说说:你见过或听说过算命先生怎样算命吗?算命先生常常用阴阳五行八卦算命,因此,
2、一提到阴阳五行八卦,许多人认为这是迷信。这其实是误解。V讲授新课〉给同学们介绍一点五行知识: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纯粹的对宇宙本源的哲学思辩,即“什么是宇宙",而五行则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二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3、,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二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
4、”,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按照五行学说,自然界可归类如下:自然界五行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酸青生风东春1木1苦赤1长1暑南夏1火甘黄1化湿中长夏土辛白收1燥西秋1金1黑藏寒北」冬1水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1.指五种行为原则,见于《荀子》。2.指五种物性,见于《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见于《左传•蔡墨》。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见于《吕氏春秋》。5.指借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
5、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变化,孕育培植,禁制与伏藏。见于《萧吉》。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3之外,若把2、4、5、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五行相克木克土:树木可以穿透土壤;土克水:土可以阻隔水流;水克火:水可以灭火火克金:烈火可以熔化金属;金克木:金属工具可以伐木。五行相生木生火:木柴可维持火的燃烧;火生土:物质燃烧后化为灰土;土生金:土中孕育着金属矿藏;金生水:铁器可开掘出水泉;水生木:雨露灌溉,使树木生长。再提出其他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一些观点,如
6、: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古印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地火水风”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人元索。古中国的五行、八褂、元气等学说。概括:古代的一些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他们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了物质本身。这种观点,在哲学史上被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基本形态O板15:A代朴素唯物上义投影:物质结构随着近代口然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当时,科学家们以为,原子是物质结构层次中最小的、不町再分的实休,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从这一科学事实出发,哲学家们推而认为:原了是构成世界的“宇宙之砖”,是自然力物
7、的木原。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板书: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让学生对以上两种唯物主义观点作出评价。老师及时作出引导和启发,并几耍适时地加以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了口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家们的优秀的思想成果,在坚持唯物主义大方向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的人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个概念,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