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7688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8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微摘 要: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2、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教学观、方法、 历史新课程的总标准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因而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值得探索实践。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构成的双边活
2、动过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双方都不可缺少。“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思、导疑、导练和学科管理上。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使整个教学处于互动合作之中,形成一种教得轻松,学得积极的良性循环模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把教学看作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还应重视把握好参与的“度”,客观地、正确地、辨证地分析历史,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他们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参与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随便问问看看,敷衍了事,而要以热
3、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学有所获。 二、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用心去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确立轻松和谐的教与学关系。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假设,自我建构新活知识。认同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 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师生双向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教师是学生的参谋、助手。课堂是他们表现自我、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平台,使
4、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乐趣,激起探究热情,逐渐完成“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的不断递进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 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转入战略进攻时,首先让两名学生代表南京、武汉两个城市,再把其他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学生手牵手代表长江,另外三组分别代表晋冀鲁豫主力、太岳兵团和华东解放军,然后让这四组学生依照课本地图构成一幅简单形象的《解放军挺进中原的“品”字形示意图》,使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接着用多媒体
5、放映电影《董存瑞》的故事片段,加深学生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发获得体验和感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历史的潜能。 2、课堂问题设计要具有思维性。言者因思而发,听者受启而再思。“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远至近,从学生关注的知识“热点”设计出一系列有趣的有梯度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如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问题可以设计成这样:(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2)这场革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精神遗产是什么?(3)为什么称辛亥革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第一
6、次历史巨变? 3、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学会—会学”的转化。让学生去听、去思、去说、去读、去学,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其他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并非不愿意学习历史,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学,教给方法自然重要。 (1)形成正确的学习流程。教师培养引导学生形成预习→上课→作业→巩固的学习循环流程。该流程看似简单老套,但实际做好不容易,长期坚持更不容易。每一项都需要学生实质性地不折不扣做到。 (2)形成正确的预习方法。预习教材时的步骤是:读通→感知内容;读懂→理
7、解、解答课后问题;存疑→发现问题;探究→挖掘内涵。 (3)形成正确的做笔记的方法。教会学生在学习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勾、划、圈、点、注、批、思。形成这样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终生的学习发展。 (4)培养和形成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又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抽丝剥茧式的问题方法:府院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中国是否参战),其实质是什么?(段黎争权夺势)其斗争实质又是什么?(美日对华争夺)。
8、 (5)学习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a、历史反思法。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祭奠亡灵。而是为了借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