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ID:40863762

大小:7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9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1页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2页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3页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4页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过程是否科学依赖于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探究规律;探究课要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几个需要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关键字]物理教学教师主导作用14[正文]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课堂上,我们主张将探究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学设计的实施者—教师,其主导作用又该如何体现?下面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例进行探究。1、探究过程是否科学依赖于教学设计是否符合

2、探究规律。什么是探究?简言之,探究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的好不好,学生能力锻炼的够不顾,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1.1课程引入要符合学生认知,使学生顺利提出问题。(1)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热情。研究自现象始、自观察始,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观察经验,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研究的兴趣自然就萌发了。符合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更符合他们亲近自然的天性。(2)引入要引导学生自然地提出问题。14尤其是科学探究课的引入,必须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提出问题,包括我们为什么要探究?我们要探究什么?使学生对自己

3、的探究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这样引入。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各种不同透镜成像的图片,如“花朵透过露珠成缩小的像”“鱼透过鱼缸成放大的像”“物体透过眼镜成缩小的像”等等,教师说明露珠、鱼缸、眼睛等都是凸透镜。学过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知道其主要部件也是凸透镜。可见,不同的凸透镜能构成不同的像。那么,对于同一个透镜,也能成不同的像吗?上述引入的好处在于,他有对自然现象的归纳:“不同的透镜成不同的像”;它能使学生很自然地提出问题,“同一个透镜,也能成不同的像吗?”这样的设计就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要探究和我们探究什么”的问题,激发

4、了学生的兴趣,明确了研究任务。1.2.教学设计要保证探究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有意义的,学生到底能在什么层次经历探究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有老师这样分配探究任务:为了节省时间,请同学们分成5组,一组一个探究任务,第一组同学探究当“u›2f”时的成像规律,第二组同学探究当“u=2f”的成像规律,第三、四、五组分别是“2f›u›f”、“u=f”、“u‹f”······我们为什么这样分段?“u›2f”“u=2f”“2f›u›f”、14“u=f”、“u‹f怎么来的?这其中有两个含义:(1)为什么成像与物距、焦距有关?(2)为什么物距可

5、以这样分段/无疑这样会降低探究难度,但是,这样的“探究”还有意义吗?学生动脑子的那地方又在哪里/?事实上,“物距可以这样分段”本身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一个任务。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设计1:提出问题:上述种种凸透镜能成各种各样的像,为什么?哪些因素决定了像的性质?(给了同学猜想与假设的机会,符合探究的规律)学生猜想:成像和透镜的焦距有关。教师:那么,对于同一个透镜呢?能成不同的像吗?教师提示同学透过同一个凸透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看是否能获得不同的像。学生经过亲自操作可以得出如果当物距发生改变,就会得到不同的像。即透镜成像与物距有关。教室布置实验任务:请同学利用蜡烛、凸透镜

6、、光屏等器材,通过调节其相对位置,在光屏上至少接收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并把此时的物距和像距记录下来。如此设计,合情合理,学生的可操作性也很强,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实验当中,在寻找这两个像的过程中学生其实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成不同的像时,其物距有什么特点?14将学生的实验记录整合到教师准备好的两张表格(分别记录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数据)中,请同学观察数据特点:成像特点焦距/cm物距/cm像距/cm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出成放大像和缩小像时物距分别处于某一个区间(可能有误点,没关系,学生能理解那是应该排除的数据),这样就好了。学生可能

7、说不出这个区间到底是什么,没关系,教师可以引导。“我们曾猜想成像与焦距及物距有关,那么,成放大实像或者是缩小实像的物距和焦距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不等教师说完,学生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成放大实像时,物距都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而成缩小实像时……”。此时学生的愉悦有多么强烈,而这一切又进行的多么自然。从现象到数据到规律,这不正符合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吗?接着,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实验结果中提出新的问题。比如:“放大和缩小之间有‘等大’在做过渡,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验证此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前面的都是成实像,凸透镜还应该能成虚像(例如放大镜),怎

8、样成虚像”或“前面的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