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域管理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流域管理研究综述前言人们往往将地表水的集水面积称为流域,用来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流域管理指在流域范围内规划、管理并组织土地、水和其他资源的使用,继而通过监督报告和评估找出目前资源使用的弊端,加以改善,确保期望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使土壤生产力和水资源得到保护,使流域内水资源和连带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状态的过程。[1].也有学者认为流域管理是指国家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的统一管理,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活动的管理。通过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江河、湖泊泄洪排涝和抗旱的能力,改善流域水环境,为流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2、供有效的水资源保障[13]。有效的流域管理可以防止公共用水短缺、水质恶化、洪水和侵蚀。流域管理的支出远远小于未来修复的成本,收益却远远大于目前盲目利用流域资源所获得的短期效益。流域管理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1流域管理的优点流域管理的优势在于:其一是便于规定河流所经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的用水定额保证下游有足够、可用的水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为生态环境保留必须的流量;其二是便于规定各地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定额,避免上游排污,下游只能承受的现状,确保下游的水质质量和用水安全;其三是便于实施水资源用水补偿制度,为了保障下游用水要求,限制了上游的发展,下游经济
3、发达地区应给予上游水资源保护一定比例的补偿[2].2国内流域管理经验2.1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立杨道波[3]指出流域管理体制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流域管理机构与其他水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上还不是很明确。其次是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权冲突和协调问题,新水法也缺乏协调机制。最后是流域规划的拟定职责划分不明确,流域规划的执行缺乏法律保障。熊晶认为内河管理可以借鉴国际河流管理经验,应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进一步向统一宏观规划调度的方向定位,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公平合理利用和补偿机制进行流域内部利益协调[4].张惠林提出在现有流域机构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强化
4、流域机构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的管控能力,特别是加强对用水指标的分配和监督执行的能力[5].崔伟[6]中提出明确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的事权,改革流域管理机构,构建适应中国国情流域管理的新体制。我国新水法明确了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规定了流域管理的原则和基本的管理制度,为加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何大伟[7]提出学习西方国家重视河流综合开发和利用,按流域统一管理,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统归流域管理机构,并使之公司化的理念,并运用于三峡库区流域管理模式。李曦[8]等针对我国现行水资源流域管理中存在的流域机构法
5、律地位不明确、分散决策、流域机构缺乏管理权威、流域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的对策建议:从法律上明确流域机构的地位、职责和职权;把流域机构定位为区域的流域机构,形成区域利益共同体,整合决策,从而确立流域机构的权威地位;实施流域直接管理的监管体制。2.2实行流域统一管理目前,我国对于水环境是按水体所属行政区进行管理,同一条河流、同一个湖泊或海域可能由几个地区管辖。各行其事的结果,导致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费.无节制地引水、截水,造成水资源过度地开发;不控制甚至不经处理任意排污,造成水体污染呈整体或流域化趋势;上游森林大量砍伐,盲目地围垦造田,造成水土流失;这些
6、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引发了上中下游或干支流之间发及各部门各地区在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利用上的矛盾。流域又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因此,水环境具有整体性、方向性和复杂性的流域特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流域水文单元的连续性与行政区域的分割性普遍存在,在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与经济利用价值的双重特性易造成流域整体福利与地方利益的冲突.因此,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流域规则和区域规则的不兼容,我国流域管理存在着“碎片化”的内在本质,而涉水机构的内在复杂性以及相互之间的“领域”争斗,加剧了流域公
7、共治理的碎裂程度。崔伟[6]指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形成,流域管理不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实行流域管理部门管理和地方各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然会导致“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现象的产生[9]。因此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体制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冯省等[10]认为流域综合管理应该从目标上到手段上的综合管理,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薄燕怀[11]从水环境特点出发,以水体环境管理内涵为依据,提出了水体环境全流域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础准备.尤林贤[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