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

ID:40850098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_第1页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_第2页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_第3页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_第4页
资源描述:

《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棉花黄萎病暴发,杂交抗虫棉惹的祸?9月24日,大丰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今年当地棉花黄萎病发生重,有较大面积的棉花因病害严重几近绝收。近期有报道称,杂交抗虫棉对棉花黄萎病抗性差,种植这类品种黄萎病发生重,而当地近年来种植的棉花品种基本上是杂交抗虫棉。他问,明年种棉花时,是否应改用非抗虫棉品种,有哪些对黄萎病抗性好的品种可以在当地生产上使用。据相关报道,今年大丰市植棉55万亩,近40万亩发生黄萎病,其中3万亩棉花死亡,病情严重的田块将减产7成;如东县今年植棉18万亩,90%受害,减产4~5成;射阳县今年植棉55万亩,其中30万亩出现枯萎病和黄萎病混发的情况,十多万亩受害

2、严重。从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发病棉田,病害主要在8月上旬台风过后大量发生,特别是排水条件差,台风暴雨过后田间长时间积水的田块发病严重。笔者认为,今年上述地区棉花黄萎病比往年发生重,与是否种植杂交抗虫棉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主要与夏季持续低温阴雨、田间积水有关,连作棉田菌源数量大也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低温阴雨是诱因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为真菌性系统侵染型病害,病菌主要在棉花幼苗期由棉花根系侵入,并在棉花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堵塞导管,使棉花水分输送不畅,引起上部叶片萎凋,病菌还会产生毒素,对棉株有毒害作用。棉苗从染病到显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一般在棉花现蕾

3、开花期开始发病,棉花黄萎病在田间的发生时间要比枯萎病略晚。枯萎病和黄萎病在田间有混合发生的现象,混发田块棉花受害往往更为严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条件有很大关系。在棉花生育期间,10厘米地温上升到20℃时棉花枯萎病开始发生,达25~30℃时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夏季地温达33~35℃时病情暂停发展,但如果连续降雨、地温降低,病情常加重。秋季地温下降至25℃左右时,田间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黄萎病的发生与枯萎病类似,气温在20~28℃之间黄萎病都能发生,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或高于30℃病害发展缓慢,35℃以上时出现隐症现象(一般旬平均温度大于28℃

4、时就会出现隐症现象)。棉花花蕾期降雨较多而温度适宜发病往往严重。7~8月连续降雨,导致土温降低,有利于发病。在正常年份,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一般在前期有一个发病高峰,夏季高温期其发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秋季气温下降后病害重新抬头,但此时棉花植株较大,耐病力强,新呈症的病株受害程度较轻。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江苏的发生危害与雨季的迟早和雨日有很大关系,适温和多雨日天气容易引起病害大发生。据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江苏各地曾出现长时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8月上旬末受台风“莫拉克”影响,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出现区域性暴雨。连续阴雨过后,8月中下旬气温迅速回升,并出

5、现了35℃左右的高温天气。8月底9月初,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江苏各地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此后气温基本上没有大幅度回升,处于较低状态。今年夏秋季这种低温阴雨条件,很适合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另外,棉花是旱作物,不耐淹,田间短时间积水即可影响其根系生长,棉花受害后长势减弱,耐病性下降,更容易受到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危害。长时间雨水冲刷,会使棉田钾素养分随水大量流失,棉根吸收养分的能力也会下降,因而经常会在雨后出现与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很相似的生理性缺钾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量棉叶脱落,茎秆表皮发红。该病症状与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区别在于病株维管束不发生褐变,而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株维

6、管束明显褐变,生产上应注意区别。土壤带菌成顽疾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可以通过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传播。种子带菌是这两种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土壤带菌是田间病害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一直到早些年,江苏长江流域棉区大都只有枯萎病发生,田间没有黄萎病病菌,黄萎病主要在黄淮棉区等北部地区发生。近年来,由于北方棉花品种大量引入江苏及湖北等长江流域棉区,黄萎病病菌通过种子带菌迅速传播,并引起大面积发病,病菌随病叶等病残体留在田间,使土壤中的病菌逐年积累,发生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据有关专家判断,目前江苏各主要棉区已找不到一块没有黄萎病的“净土”。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可以在很大程

7、度上迅速减少田间菌量,一般与水稻实行2~3年的轮作,就可以有效减轻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但是,短期的轮作不能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菌,恢复种棉后田间病害又会迅速严重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都很强。在田间,枯萎病病菌主要分布在1~20厘米耕作层中,最深的可达60厘米。在1~7厘米土层中,病秆内的病菌可存活18个月。病残体腐解后,其中的病菌仍能在土壤中存活6~7年,而厚垣孢子存活时间可长达15年之久。黄萎病病菌也有相似的情况,特别是其微菌核抗逆能力强,可以在土壤中存活8~10年。要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菌,需实行长达10年左右的轮作,这在生产上显然是难以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