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 从图中看出如下构造特点:梁下部受力钢筋只在跨间布置,两端伸入支座计锚固长度,进入端支座弯锚,进入中间支座直锚;梁上部有贯通筋沿梁全长布置,至少2根,位置靠角边,是形成钢筋骨架的支撑点,在两边端部向下弯锚;端支座上方加转角筋,进入支座弯锚,出支座第一排为净跨长的三分之一,第二排为净跨长的四分之一;中支座上方加直筋,出支座为净跨长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w 与前一节介绍所不同的是,本节钢筋计算要引入“锚固长度”的概念,在图中代号为La和LaE。锚固长度与支座有关,“有支座才有锚固”,而我们必须清楚谁是谁的“支座”?在
4、筋。如图10.24所示。 w 其构造特点是:钢筋在跨间部分以梁净跨为控制点;中间支座伸入一个LaE,或≥0.5倍的柱截面边长加5倍钢筋直径,两者取大值;端支座处入支座弯锚(直锚需要较大的柱断面),其水平直段长度应≥0.4LaE,再上弯15d。在这其中,水平段的长度0.4LaE是最小值,而到支座边减一个保护层是最大值。取大值是一般预算的常规作法,这当中忽略了柱内钢筋的存在,按照“同向钢筋不接触”的原则,在柱内受力主筋占边的情况下,梁内纵筋进入柱中弯锚是不可能到柱边的,如何计算才叫合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w 【讨论】
5、现以图10.20为例,讨论KL2下部φ25(Ⅱ级钢)在①轴支座中水平段长度计算。图中,柱截面在沿框梁方向宽度为650mm,梁的设计条件为:二级抗震,砼C30,LaE取34d,可有三种算法:w 其一,按0.4LaE计算得:水平段长=0.4×34×25=340mmw 其二,到柱边扣保护层:650-30=620mm,两者差值=620-340=280mmw 也就是说,在柱的范围内,梁筋弯起有280mm的空间范围。 w 其三,若按照“同向钢筋不接触”的原则,柱内主筋直径为25mm,钢筋间留距离25mm,这时水平段长=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