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

ID:40786413

大小:1.63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7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_第1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_第2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_第3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_第4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地表吸收、地表反射、大气上界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分布。读图完成1~3题。图K5-11.图中曲线表示云层反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影响①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B.地势高低C.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m,N点海拔为480m。读甲、乙两幅图,完成4~5题。图K5-24.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2、 )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5.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6.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B.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风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D.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图K5-37.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8.图中

3、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乙地温度小于甲地9.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10~11题。图K5-410.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11.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

4、西北风D.西南风下图为A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读图回答12~13题。图K5-512.关于图示各序号的判读,正确的是(  )A.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②为摩擦力C.③为风向D.④为地转偏向力13.由图可知,A地的天气可能是(  )A.风高物燥B.万里无云C.阴雨连绵D.气温突降14.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图K5-6(1)结合气压状况,判断A、B气压中心的气压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K5-7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A     B     C     D图K5-8(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15.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K5-9、图K5-10(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

7、(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 图K5-9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K5-9材料三 图K5-10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