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

ID:40765202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_第1页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_第2页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_第3页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_第4页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doc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2、了解北宋政府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其居

2、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具体内容、成效、影响及其结果。二、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阅读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对前面学过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进行回顾,再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名句导

3、入。首先,利用《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统一示意图》对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南方地区作一个介绍,使学生对北宋初期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指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这一途径上台建立北宋的。【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围绕“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由来、表现及其解决途径和结果”这一中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要性)1、财政危机(板书)表现:“三冗”弊政(冗兵、冗官、冗费)(板书)(教师先让学生分别分析冗官

4、、冗兵、冗费的原因和后果,再补充说明。)(1)冗兵冗兵的原因:主要在于募兵、养兵制的弊端。宋初大量编练禁军,后来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养兵”政策,政府在发生饥荒的地方“募兵”,这些措施导致北宋兵员剧增,到宋仁宗时,军队人数已达120多万。同时,由于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北宋实行“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结果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战斗力不强(2)冗官冗官的原因:一方面统治者用“分化事权”(即一职多官)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另一方面科举制的改革

5、,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同时,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3)冗费冗费的原因:冗官、冗兵必然导致官俸、军费开支增大,再加上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岁币”),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局面。2、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内忧)(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同学们都知道,在汉唐时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往往是在王朝的中后期比较严重,而北宋不一样,一开始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指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

6、(指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因而北宋前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到了北宋中期,更达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地步。变相增加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2)农民的反抗斗争(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秦、两汉和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汉唐是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北宋是在兵

7、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农民和士兵的起义,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而且从以前北宋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较强大的腹心地区,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3、边疆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外患)北宋实行“守内虚外”、被动防御的军事政策,在辽夏贵族集团的掠夺和讹诈面前显得卑躬屈膝,软弱无力,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和进攻,

8、面临严重的边患危机。表现:(1)宋辽战争(教师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讲述。)宋辽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对辽的两次进攻,目的是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夺取幽云十六州”,因为,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在916年,947年其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在这之前,契丹政权就已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而北宋建立于960年,时间要比辽国晚。因此说明,宋对辽的用兵是为了夺取幽云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