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赵景超“掷一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掷一掷”教学设计七台河市第二小学赵景超【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2011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掷一掷》【课标要求】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教材分析】本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探究可能性的大小。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实践活动的顺序和全过程。首先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确定
2、掷骰子所得两个数和的范围,进一步体会时间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接下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分四个层次。第一步,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猜想;第二步,示范游戏。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并用“正”字的方法统计,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第三步,小组内开展游戏,进一步验证;第四步,通过前面的的试验和统计结果,初步发现规律,进一步探究奥秘。【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的高,那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学生有兴趣的特点,让学生不断地参与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骰子、游戏记录表、统计图、学习纸。一、创境导入,激趣参与。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
4、戏吗?这节课,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骰子)教师追问:见过吗?你们在玩什么时用到它?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师引导:掷一个骰子,可能掷出哪些数字?(1—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相等吗?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老师想再加入一个骰子来掷一掷,看谁在玩中能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骰子,并通过游戏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独立思考,交流合作。1.自主思考:一起掷出两个骰子,得到两个数,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自己想一想,写一写,再与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
5、、4、5……12。 追问:可能有1和13吗?14呢?为什么?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最小是2,最大是1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组合”这一知识,把两个数字朝上相加的和所有情况列出来,判断最小的和以及最大的和,明确2到12都是可能发生事件,不可能是1和比12大的数。2.师生游戏。游戏双方赢的次数合计(2,3,4,10,11,12)(5,6,7,8,9)两组代表进行掷骰子游戏,其他同学在记录表中记录。预设得出结果:(5,6,7,8,9)这组数出现的次数反而多,那么为什么?是不是偶
6、然?【设计意图】学生明白游戏规则后,通过猜测、试验、观察,再利用游戏结果创设认知冲突,自然而然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交流发现,展示汇报。学生每人掷骰子5次,纪录后到小组交流汇总,验证猜想,预设:确实(5,6,7,8,9)这组数出现的概率大。【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从个别到全班,使学生对前面结果的感知获得实验数据的支撑,不但能让学生保持探究的热情,也为后面的进一步思考打下基础。三、引发思考,探究原理。掷骰子时,把两个骰子所有可能出现的组合写出来,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和为7的组合最多,有6组;2和12的
7、最少,都只有一次...【设计意图】从组合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使学生理解偶然现象后的必然性。通过“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的交流,展示了学生探究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实践运用,互动创新。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1为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2或12为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3或11为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4或10为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5
8、或9为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设计意图】第一题是对所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目的是运用所学的分析概率大小来判断中奖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体现,教育学生远离非正规抽象、赌博活动。五、反思互动,自我建构。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