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94569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4
《作文分数都去哪儿了(刘希乐)中语参2014年第六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分数都去哪儿了——浅谈议论文段间逻辑问题刘希乐(省溧中语文组南京溧水211200)近年来,从命题形式上看,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青睐于新材料作文;从文体上看,考生则大多芳心暗许于议论文;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均分比之往常,不升反降,学生十二载寒窗,换来及格线左右的可怜分数,咄咄怪事,原因何在?思之再三,原来是我们的教学思路出了问题——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性是议论文的“生命”,作文水平的高低其实决定于逻辑思路的清晰与否,尤其体现在段间逻辑上。下面笔者就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段间逻辑问题,略谈几点鄙薄之见
2、。除却“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主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内容上毫无逻辑可言的文章外,经统计,笔者发现,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段间逻辑问题有如下两大类:一、形式无逻辑,内容无关联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宿构或抄袭。例文1:学会多角度看问题①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
3、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不同的美。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②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③“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④这里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又有利。学
4、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6⑥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10月11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10月11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这是“明星效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为何莫言如此低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⑦人是多面的,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才能全
5、面地了解人。⑧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⑨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却总会碰到“不如意”。有的人追求金钱,认为这便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名利,认为拥有了名利就拥有了幸福……在物质观念笼罩下的人们,越来越少追求精神幸福,追求所谓的恬淡舒适的生活。物质和精神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单重视物质的需求,亦不可只追寻精神的富足。⑩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便会寻得幸福的真谛。多角度看待事,多角度看待人,多角度看待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美好。例文一中的第二段
6、、第五段和第八段三个分论点“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只是简单堆砌便草草了事,三个分论点既无意义上的关联,也未借助过渡句及关联词来体现文章的逻辑层次。只有做“大手术”才可挽救此文,比如可以把例文第二段改为“我们要多角度看待自己的事”,第五段改为“我们不仅要多角度看待自己的事,更要多角度看待集体的事”,第八段改为“集体的事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去看待,那么国家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中“自己的事——集体的事——国家的事”,三者之间形成层层递进之文势,逻辑层
7、次因此而具备,文章条理因此而清晰;此后尚需替换相应素材,保持分论点与素材在逻辑上的一致,此不赘述。除改为递进关系的逻辑顺序外,亦可改为具有正反对比关系的逻辑顺序。只要把原文的三个分论点换成两个分论点“多角度地看待事情,可以使我们全面而客观地认识事物。”和“反之,若不能多角度地看待事情,则会使我们在事物面前流于片面化和狭隘化”,如此,一正一反,辨证而客观,理直而气壮,便具有一种无懈可击的文势和完整严密的逻辑。二、内容有关联,逻辑有错误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
8、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例文2:6看到别人的美①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美,更要看到别人的美。②看不到别人的美的人,他们不愿睁开心灵之眼去看别人的美,不愿让阳光照进心扉,使自己沉浸在自己的黑暗中,桎梏于自我的天地里不能自拔,就像失去源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