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

ID:40575789

大小:15.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4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_第1页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_第2页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_第3页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_第4页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_第5页
资源描述:

《wo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r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胡杨/彭怡【专题名称】农业经济导刊【专题号】F2【复印期号】2004年03期【原文出处】《软科学》(成都)2003年06期第73~76页【作者简介】胡杨,彭怡,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

2、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西部地区/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集中的城市化水平为47%,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而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仅为30.4%。而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应为41%左右。可见,

3、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称并已经明显地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则更低,仅为21.5%,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也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一、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效应。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部非农人口比例上升得特别缓慢,

4、即城市化发展的速度缓慢,而人均GDP则上升迅速,使得西部城市化发展水平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这说明西部地区没有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市经济的规模、集聚效应,从而阻碍了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表1 西部地区非农业人口、人均GDP、人员就业状况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要求,诸如经济规模、人口聚集、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等等。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要求人口的聚集。工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随着

5、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产业的就业结构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由于工业化的决定作用,使得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就业比例逐渐增加,从而使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逐渐得以提高。由表1可以看到,当西部非农人口率为13.69%时,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1.94%;当西部非农人口率为19.23%时,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达37.62%,显示二者具有一定关系。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78年至1984年之间,西部地区非农人口率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之间呈现出同向增长的关系;1984年至1998年间,西部非农业人口率与第二、三

6、产业就业比例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背离,表现为西部地区非农人口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慢,而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的地区非农人口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慢,而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的增长速度则越来越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后一时期农村工业化现象较普遍,使得大批劳动力被吸引在该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通过以上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西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从业比重、人均GDP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它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西部地区现阶段非农人口率水平还比较低,与

7、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西部城市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表2            二、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农民的“收入上不来,负担下不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感觉到,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九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逐年递减;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为9.

8、0%,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仅为2.1%。在“九五”后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4%,尚不及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速度7.20%的一半。由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从1997年的2.47∶1扩大为2000年的2.79∶1。仅以上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