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22912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2
《【7A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3.学习作者
2、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情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
3、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理解第二自然段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景色的概括。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四、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重点借鉴文
4、档】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五、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可曾去祖国的名山大川
5、游览?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做一个优秀的导游。(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引导学生对各地景点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桂林山水)2、观看视频,通过欣赏美景,让学生总结出桂林山水中水的特点。(静、清、绿)3、描述,带人情境(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2)出示图画(PPT)。(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4、范读课文(《渔舟唱晚》伴奏)5、自学课文小
6、组讨论,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板书,指名学生来写:山水山水山水总—————分—————总6、讲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二小节。(1)观察PPT。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点名学生来回答,并且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教学“观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自己区分以及如何运用这两个词。(欣赏)(观赏)(3)自学。(4)指导。同学们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
7、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
8、!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