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

ID:39791182

大小:9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2》学案一、【学习目标】1、我能进一步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2、我能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三、【知识回顾】(一)、知识框图(二)、知识例题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是图形,有条对称轴,分别为和;(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征:,,;(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相等。②∵直线PC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____⊥____()②∵点P在线段AB

2、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号语言:(1)∵直线PC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____⊥____()(2)∵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1)∵直线PC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____⊥____()(2)∵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4)、锐角三角形的中垂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的中垂线交点在,钝角三角形的中垂线交点在。(5)、三角形三条______________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例1、己知:如图,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AB于D、E两点,若AB=12cm,BC=10cm,∠A=49º,求△BCE的周长和∠EB

3、C的度数.我的收获: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主要是:1.,2.。变式:已知:如图,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ED=CD  B.∠DAC=∠B  C.∠C>2∠B  D.∠B+∠ADE=90°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15°,AB的中垂线交BC于D,交AB于E,DB=10cm,求AC的长。我的收获:与中垂线相关的辅助线作法: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求证:CD=2AD.例3、已知:在△ABC中,AB=AC,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

4、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底角∠B的度数。易错反思:本题数学思想方法:1、2、3、2、角平分线(1)角是图形,有条对称轴,且对称轴为;(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相等。②符号语言∵OF平分∠AOB,∴=(3)、三角形三条______________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例4、已知: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AB=18cm,BC=12cm,求DE.我的收获:与角平分线相关的辅助线作法:变式:已知:如图,∠AOB=30°,OC平分∠AOB,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交OB于D,PE⊥OA于E,若OD=4,求PE

5、的长。例5、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变式:已知:如图,AC平分∠DAB,CE⊥AB于E,AB=AD+2BE,则下列结论:(1)2AE=AB+AD;(2)∠DAB+∠DCB=180°;(3)CD=CB;(4)S△ACE-S△BCE=S△AD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三)、拓展应用例6、已知:如图,求作一点P,使P到OA,OB的距离相等,且PC=PD。例7、已知:如图,△ABC的边BC的中垂线DF交△ABC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点F为垂足,DE⊥AB于点E,且AB>AC,求证:

6、BE-AC=AE。四、【复习小结】这节复习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五、【课后作业】必做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②角是轴对称图形③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2、已知:如图,Δ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A=38°,则∠DBC=_______.(2)若AC+BC=10cm,则ΔDBC的周长为_______.3、已知:在△ABC中,∠C=90°,角平分线AD分对边BD:DC=2:3,BC

7、=15cm,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选做题:《练习册》P141专题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