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

ID:39742255

大小:1.56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10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_第1页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_第2页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_第3页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_第4页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上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2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构造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调焦环是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光圈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通量的装置。快门是相机中控制暴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共同控制暴光量。3、快门和光圈共同控制什么?2、光圈和快门分别控制什么?1、调焦环是调节什么?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图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3.像是倒立还是正立?2.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你现在能回答吗?物距大于像距,缩小的像教材63页“想想做做”倒立2.投影仪物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成像凹面镜像投影仪的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像距,3.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放大镜成正立放

2、大的虚像F真实光线会聚的像.2F2F物距(u)像距(v)F实像: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FF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虚像: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物像同侧)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只能用眼睛观察课堂小结:1、照相机:物体离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2、投影仪:物体离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物体离镜头很近,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虚像: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实像能呈现在光屏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物体和像

3、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物像同侧)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真实光线会聚的像.知识的应用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D凸透镜缩小实3、当投影仪工作时,(1)凸透镜的作用是,平面镜的作用是。(2)使用时,投影片离投影仪镜头比较(选填“远或近”),投影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选填“实或虚”)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近倒立实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观

4、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情形如图所示,这个透镜是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作用。看到的“YS”是字母YS正立、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常用的镜就是这种透镜。PHYSCS凸虚放大会聚5、用照相机拍照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要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镜头要用凸透镜,人要离镜头很近B..因为要得到正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镜头要用凹透镜,人要离镜头很近C..因为要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镜头要用凸透镜,人要离镜头较远D..因为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镜头要用凹透镜,人要离镜头较远C6、关于实

5、像和虚像,说法错误的是()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由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实像能用眼睛看,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B7、通过凸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BFFFFFF8、放映幻灯片时,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摆放幻灯片的正确方法是()FFABCDB9.清晨,小草的露珠下

6、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射现象的结果。凸透虚折10、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开动脑筋,积极思考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2、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还能看到完整的像吗?

7、光屏上的像左右是否相反的?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U

8、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像。10上放大实学以致用1:实验探究题放大镜光屏一侧放大(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1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2cm,可以从(填“光屏一侧”或“光屏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