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18528
大小:27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7
《新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定义: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因果)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元购买原材料。 优点:记账手续简单; 缺点:不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二、复式记账法 例题:用银行存款1000元购买原材料。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例题:
2、采购材料2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500元,余款未付。 1.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2.特点(多选)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业务全,来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一查一对一平衡) 3.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多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
3、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复式记账法的观点正确的有( )。 A.记账手续简单 B.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C.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账户中登记 D.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选项A是单式记账法的优点;选项C,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
4、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最初:借债权贷债务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在:失去了最初的含义,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标明记账的方向。(判断)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5、 (判断)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判断) (二)各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多选) 费用、资产=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单选)期末
6、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例题】“库存现金”账户期初余额为800000元,本期“库存现金”借方发生额合计为200000元,本期“库存现金”贷方发生额合计为400000元,则“库存现金”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例题·多选题】“累计折旧”账户的结构是( )。 A.增加记借方 B.增加记贷方 C.减少记借方 D.期末若有余额,在贷方 『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累计折旧”账户是资产类的备抵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若有
7、余额,在贷方。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2.成本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未完工在产品成本。(判断)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例题·多选题】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关于“生产成本”账户结构描述中错误的有( )。 A.贷方登记增加额 B.借方登记减少额 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D.可能没有期末余额 『正确答案』AB
8、『答案解析』“生产成本”账户是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3.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判断)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单选) 【例题】应付账款的期初余额为600000元,本期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合计为400000元,本期应付账款借方发生额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